索 引 号: E29008/2021-07558 分 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余干县电子政务办 发文日期: 2021年06月03日
标 题: 余干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余干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干府发〔20211

余干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场,城市社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干县人民政府

202162

    (此件主动公开)


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余干县人民政府

20215


 言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三节 总体要求

第四节 主要目标

第二章 着力培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第一节 全面展开创新发展新布局

第二节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第三节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章 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第一节 大力培植实体经济

第二节 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三节 持续抓好园区建设

第四节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赋能

第四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第二节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第四节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五节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六节 统筹抓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第五章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一节 做大做强做旺城乡商圈

第二节 进一步打响“湖光山色最美县”旅游品牌

第三节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

第四节 推动现代金融及资本市场发展

第六章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节 深入推进改革攻坚

第二节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节 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第七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科学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二节 完善区域功能格局

第三节 有序推动农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第四节 大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第五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六节 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区

第八章 大力推进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推进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建设

第二节 提升水利安全保障水平

第三节 优化能源配置

第四节 抓住机遇实施“新基建”

第九章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修复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

第三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第四节 推进生态优势提升与转化

第十章 发展以民生福祉为核心的社会事业

第一节 筑牢民生保障基础

第二节 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三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第四节 提高医疗健康保障水平

第五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六节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十一章 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第一节 完善现代治理体制机制

第二节 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

第三节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第四节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十二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强化责任担当

第三节 抓好规划实施

第四节 加强监督评估

名词解释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好余干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描绘好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于巩固“决胜全面小康”成果,引领全县以新的姿态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迈进意义重大。

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余干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侧重对全县“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提出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同时对20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远景目标。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在胜利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我国将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余干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牢牢抓住和用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统筹谋划,担当实干,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奔着问题去、扛着责任干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入实施“十大攻坚战”,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干成了一件又一件过去想干而又难以实施的难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依法治县取得新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大框架、大气势全面拉开,书写了“决胜全面小康、打造湖光山色最美县”的崭新篇章。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2020年达到208亿元,提前两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引领下,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生态食品产业园“一区三园”成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支撑平台;汽摩配、智能锁、新型水钻、绿色食品等成为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5家,比2015年增加109家;工业增加值达48.16亿元,比2015年增长48.2%;工业投资和工业用电分别增长36.6%19.7%。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扎实推进了63.3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余干优质稻、余干辣椒、余干芡实、余干马家柚、余干脐橙等农产品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成为优质绿色农产品响亮品牌。202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21家,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达到47个。以文旅融合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扬优成势。全县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33个,年平均接待游客突破275万人次,结束了无景区、无旅游线路的历史;“余干县城-鄱阳湖生态家园-忠义文化园景区-大明花海”获评为国家级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美食之乡、情义余干”名气日盛、魅力四射。

1 余干县2015-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 余干县2015-2020年财政总收入(亿元)

3 余干县2015-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 余干县2015年和2020年三产比例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抓住“放管服”这个关键,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证照库系统全面开通,“赣服通”联网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行政效率显著提升。“四最”营商环境在全县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2019年获评“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按照省市要求,如期完成了县级机构改革,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更加规范科学、运行高效。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紧密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围绕汽摩配等主导产业有效开展招商,实施“三请三回”“乡友回归”等多形式招商,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了强链、补链、扩链。抓住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机遇,主动开放对接,都市圈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出政策、搭平台,增强创新创业活力。设立600万元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实施人才引进孵化计划,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为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搭建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十三五”时期,是全县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五年。先后开工建设昌景黄高铁(余干段)、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等一大批铁路、公路、能源、电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修农村公路985.5公里,把水泥路、沥青路铺到千家万户庭院门前,极大地改善和保障了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以秀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明显。完成411个秀美乡村点、10个精美村庄和4个美丽集镇建设,成为秀美乡村新亮点;农村乱建房屋、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得到严厉整治;黏土砖瓦窑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果;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琵琶湖公园、文化四馆等城区休闲、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推进了城东南、环琵琶湖、城西南、玉亭、城西北、城南等片区10158户、218万平米的棚户区改造,“余干棚改”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肯定和表扬。新建高品质居民小区42个;建成天虹商场、华润万家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和余干特色美食文化街,城市面积扩展至25平方公里。2019年,余干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138个“十三五”贫困村和6个省定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3401112607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举甩掉戴了33年的贫困县帽子。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鄱阳湖区禁捕退捕“洗脚上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五年平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8%10.5%左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持全市前列。社会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8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87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5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8万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院5家,建成农村幸福食堂253家,解决了6600余名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先后投入10.8亿元新建维修农村中小学校28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3所;投入9.7亿元新建城区中小学10所。“十三五”时期全县新建学校数量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二五”末的总和,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明显改善。加强县医院综合能力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室建设,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面推进了7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412家,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5 2015-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 2015-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治理机制不断强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明显提升。整合乡镇综合办、司法所、信访办维稳力量,成立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形成“三合一”强有力的维稳工作机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信访“三无”县。严厉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地铲除了黑恶势力。着力推进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五型”政府建设,有力地破除了发展中有形无形的行政体制障碍,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高效化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历史洪水水位的双重考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统筹,抗疫情、战洪水、促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提气、彰显担当的余干答卷。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余干的实践看,关键是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充分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地为人民谋幸福、增福祉。在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中,做到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坚持严防严控、严防死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践行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十三五期间,结合余干实际,提出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工作思路和决胜全面小康、打造湖光山色最美县目标定位,开启了余干改革发展新局面。四是坚持统筹发展与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时候抓发展都不忘抓稳定,抓发展、抓稳定两手”“两手,始终做到在发展中稳定、在稳定中加快发展。五是坚持夯实基层基础。抓住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关键,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成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上述工作成绩,不仅标志着“十三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也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向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1-1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类别

单位

2015

“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实际执行

2020

年均/累计增长(%

2020

年均/累计增长(%

1

GDP总量

亿元

124.3

206.5

9.7

208.22

8

2

三产比例

30.1:34.4:35.5

29.8:34.6:35.6

22.6:29:48.4

3

人均GDP

13747

22066

9.4

22148

10.01

4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4.59

23.5

10

20.99

7.55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38.9

60

11

48.16

4.36

6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3.8

251.3

15.1

106.04

9.5*

7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7.3

90.7

13.9

88.93

13.46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1.5

50

8.5

48.5

7

9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15.01

22.5

7.49

35.8

20.79

1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236.3

33870

10.8

28426

7.03

11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7810.4

14506

13.2

12870

10.50

12

出口总额

万美元

11100

19310

10

1300

166*

13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5100

8213.6

10

8600

11.02

14

粮食总产量

万吨

87.3

96.4

2

84.75

-0.59

注:1.2020年数据为预期数;

2.【】表示五年累计增加值;

3.*的为2020年度同比数据。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以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科技革命加快兴起,为我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县发挥后发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新的机遇。随着一圈引领、长三角一体化、海西经济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昌景黄高铁、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的竣工投用,叠加余干区位、资源、生态等多方面优势,更加有利于我县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战略地位。

“十四五”时期,余干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困难和风险挑战。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较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渠道不宽、基础不牢,各项刚性支出多、压力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还需要持续付出很大的努力;县城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效应不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亟待加强,城市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离新时代发展要求还有差距,能力和作风建设仍需不断加强。

综合判断,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余干仍将处于大有可为又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奋力拼搏,积极进取,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余干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总体要求

遵照中央精神和省市的战略部署,结合余干实际,“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稳定,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着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全面振兴乡村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崛起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具有余干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和现代治理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余干新篇章。

按照总体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把握八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彰显余干的担当实干。二是牢牢把握“主题主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六稳”“六保”,推进发展行稳致远。三是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与“双循环”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四是牢牢把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是“十四五”发展的最鲜明特征,标志着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后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奋斗目标和方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要按照“现代化”的方向来规划,按照“现代化”的目标来实施,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来检验。五是牢牢把握统筹协调的发展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兼顾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生产与生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六是牢牢把握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径。绿色生态是江西主打的名片,绿色发展也是余干的底色。余干发展要主动融入全省绿色崛起战略之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担当好长江经济带“齐抓大保护”的共同职责,在绿色发展中展现余干“湖光山色”的独特魅力。七是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发展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千方百计提升全县人民的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和发扬人民民主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八是牢牢把握“三大五提升”的发展要求。加速发展大工业、大旅游、大农业,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五提升”中展现新作为,不断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为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贡献余干力量。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余干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全县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现代化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高铁高速连通全国,与周边大中城市融合发展,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现代化城乡新貌全面展现;居民收入较大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贯通,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位次实现前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县发展态势和成效力争达到全市一流。

——发展质量实现新提高创新型、科技型、引领型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加快建设汽摩配、智能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水钻、生态食品等重要产业基地,打造承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大南昌都市经济圈等地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

——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全省一流、可比浙江”的营商环境。

——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产业更加兴旺,以余干脐橙、余干马家柚为主导的果业,以余干辣椒、余干芡实、油菜、菌菇、特种水产养殖为主导的种养业优化提升。粮食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更加美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城市建设实现新提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老旧城区改造不断提质,城市小区管理物业化、街区道路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高铁新城区基本建成,县城综合实力、辐射力明显增强。黄金埠镇产城融合发展,县域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全县重点乡镇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鄱阳湖流域禁捕退捕政策全面落实,候鸟保护更加有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机制更加健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空气治理、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更大实效。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进步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千家万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作用更加明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更加坚固,全县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余干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民生福祉改善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明显提高居民就业更稳定更充分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人民

——域治理水平跃上新台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法治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法治思维不断增强城乡基层治理和社区协商制度进一步提升乡村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自然灾害防御等关键性短板领域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1-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年均/累计增长

%

指标属性

综合质效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08.22

305

8左右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0.99

31

8左右

预期性

人均GDP

22148

29639

6左右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8.16

80

10左右

预期性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6.04

180

10左右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8.93

136

9左右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17.79

17.8以上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发展结构

三次产业比例

22.6:29.0:48.4

20:31:49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8.5

53.5

5

预期性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21

2.01

-0.2

预期性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24

2

0.76

预期性

每万人专利拥有量

0.14

0.16

0.02

预期性

改革开放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8600

11580

6左右

预期性

出口总额

万美元

1300

2000

9左右

预期性

绿色生态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29.1

确保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约束性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

97.3

98.3

1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3.24

13.16

9.92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1.5

95

3.5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426

41700

8左右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70

20700

10左右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左右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0.7

约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22

96.18

0.96

预期性

每万人平均医院床位数

4.63

5.5

0.87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3.5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

78

预期性

公众安全感

%

98.6

98.7

0.1

预期性

注:1.2020年基期值为预期数;

2.【】表示五年累计提高或下降数;

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确定;

4.约束性指标实际数值按省市下达任务执行。


第二章 着力培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之上优化创新格局激活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动能打造创新县,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全面展开创新发展新布局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领域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精心培育打造本土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积极与南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孵化基地。以科技部门、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为重点,推动科技机构、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服务入园、入区、入基地;针对发展需要和技术难题,确定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研发公关。全力支持“赣东北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企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确实增强企业技术竞争力。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积极与省、市联合培育科技型企业,完善联合培育体制机制,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形成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以企业为主导、以项目为纽带,整合科研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体和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整体合力。针对汽摩配、智能锁、生态食品等领域,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共享平台,重点突破一批关键环节,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引进专业技术成果,加快成果转化,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余干辣椒、余干芡实等名优产业和物联网农业创新发展;结合旅游业产业发展,配合推进农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结合医养事业发展,配合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结合余干绿色生态优势,助力生态环保产业,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领域对外开放,构建科研开放合作新体系。创造条件、突出特色,吸引各类创新要素的流入,构建科研开放合作新体系。抓住机遇、营造环境,积极争取一批国家及省市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入驻我县,争创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余干作为上饶对接大南昌都市圈“西大门”“桥头堡”优势,扩大技术创新领域开放,加强交流合作。重点承接南昌、浙江方向的技术转移,推动建设昌余、浙余常态化创新合作平台,共建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第二节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紧扣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双循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推进创新链与现代制造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对接省里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梳理出适合我县发展特点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主动对接融入。加强汽摩配、新型水钻、绿色生态食品、电子信息产品等现代制造业领域的研发攻关,在新型原材料研制、工艺创新、造型设计、模具加工等方面大胆创新、优化供给,塑造行业竞争新优势。

推进创新链与现代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深度加工的融合。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升各环节技术含量,重点推动蔬菜、水果、水产等产业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余干辣椒、余干芡实、余干马家柚等地理标志产品增加附加值。加深现代农业新技新法的探索及推广运用,在良种培育、畜禽及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力求新突破,全面提升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为我省进一步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出突出贡献。

推进科技创新与现实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建立科技创新活动与提高现实生产力的紧密对接机制,鼓励发明创造活动,支持专利申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为现实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条件。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推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节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培育引进各类创新主体,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培育壮大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重点抓好城镇青年、大学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创新创业。开展“三请三回”活动,鼓励支持各类群体返乡创业。积极培养、吸引、用好各类创新人才,为他们在各个行业、各类领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作用,建立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用好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链紧缺人才。用好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入驻创客、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融资对接、团队融合、产品发布、项目推介、市场开拓、培训辅导、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服务,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创新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生态,形成鼓励、支持、宽容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力破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全面激发创新潜能,让创新成为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在完成创新驱动“1111”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新的创新驱动工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新孵化器。

鼓励支持多形式多业态的创业创新。大力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支持众创、众包、众筹型创业;规范有序地搞活夜经济、地摊经济、网红经济;鼓励支持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健身、微旅游等“微经济”发展。只要不违法、不违规,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获取报酬,就大胆的支持和鼓励。积极挖掘、发现有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配套服务,取到2025年,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5个以上,市级项目20个以上。

专栏【1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一)产学研对接工程

根据县里工业、农业产业特点,梳理高质量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难题,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动与国家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协作攻关、解决一批发展的技术难题。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

联合省市培育一批十亿级、亿级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力争到2025年,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以上。


第三章 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以高质量统领产业发展,以“大工业”强化实体经济支柱,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历史性机遇,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丰富产业业态,逐步构建充满活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

第一节 大力培植实体经济

把发展工业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培育新企业,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构建中小企业培育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实体经济。实施“个转企”“小升规”等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战略重组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做精,力争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帮扶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增强企业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映山红行动”,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对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企业给与特殊奖励。

第二节 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优势的产业,突出特色,做好规划,优化布局,专门化招商,促进“链式扩张”、集群化发展。

持续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锚定“华东地区汽摩配规模最大”的定位,支持已有企业发展壮大与继续招引相关企业“两手”发力,增加汽摩配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既做大、更做强,打造华东地区品种最全、规模最大、配套协作最完善、市场覆盖面最广的汽摩配产业集群基地。在品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适时扶持、引进与引导相关整车产品的生产,形成完整的汽摩配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智能锁产业发展。瞄准智能锁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打造支柱性产业的要求,抓好基地建设,培植重点企业,做好引领示范,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基地集中,逐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智能锁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生态食品产业。依托县里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配合“美食余干”品牌战略的实施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食品特色食品、精加工食品进一步做大规模创出特色变农业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放大“美食余干”的品牌效应。重点抓好婴辅食品、营养保健品等食品尖端高附加值产业、养殖水产品加工食品余干辣椒余干马家柚等种农产品加工食品余干芡实等功能性养生性食品;抓好粮食加工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产业及食品包装类配套产业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全县的生态食品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在抓好已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立足于提档次扩规模多系列发展。重点抓住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数据线视听配件电子元器件、初级电子材料柔性电路板等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更多的电子信息产业落产双创产业园。

继续培育发展新型水钻产业做大产业与提升技术工艺水平一并抓。着力强化技术创新,改善工艺水平,增加产品品类,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一批技术先进、品质高端的新型水钻产业落户水钻产业园,并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努力形成高品质的新型水钻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建筑业及建材产业发展。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建筑劳务输出大县,要大力支持建筑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一级直至特级企业,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加大对乡镇污水处理的力度,还老百姓一个绿水青山。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大对美丽集镇建设的投入。抓住扩内需机遇,全面推进建材及建筑业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水泥等现有建材企业质量和效率,大力开发防火、保湿、涂料、墙体贴面砖、透水砖等新型建筑及地面建筑材料,有重点的发展装配式建材,抢占县内外市场。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里重要的纳税部门。以一、二级建筑资质企业为核心,着力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推进其他制造业发展。医药器材、铜材加工、纺织服装、智能衣架、饮料饮品、蓄电池、纸制品等产业在县里有一定的基础,但规模小、企业少,产业层次比较低。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扶企业、扩产业、提档次,逐步做大,为工业强县不断培育新生力量。

第三节 持续抓好园区建设

聚焦“大工业”,紧盯园区主战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产业园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为重点,搭建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着力抓好园区调区扩区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公共管廊、水电保障、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新一代光缆交接箱、工业物联网等率先在园区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抓好标准厂房及园区周边公寓、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加强园区功能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园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重点企业项目用地。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企业清理,采取增资技改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企业,推动园区土地效益提升。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模式和“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建设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两型三化”园区管理提标提档行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探索智慧化产业、智慧化设施、智慧化管理的现代化园区发展模式,努力建设“江西一流、可比浙江”的高水平县工业平台。

第四节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赋能

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的时代特点早作谋划有序布局。既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又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赋能。

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抓住省里打造VR产业强省03专项试点和大南昌都市圈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VR+示范应用物联网设施布局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等项目向余干县域覆盖和延伸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模式。拓展互联网+在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线上服务。大力发展基于数字信息技术支撑的无人经济微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大厦平台建设加速布局前沿新兴数字产业,大力培育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VR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为制造业赋值赋能。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加快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接,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业企业设计工艺检测管理溯源服务等环节的水平。实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业升级工程,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制造转型。落实省里实施的企业“入网上云”工程,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数字赋能为契机,重塑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创新创业产业园紧盯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专栏【2现代制造业做强做大转型升级工程

(一)工业企业培育工程

以机械制造、新型水钻、绿色食品等产业为重点,通过支持本土创业、鼓励回乡创业、大力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涌现一批新办工业企业。同时,积极推动“转企升规”,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规上企业达260家。

(二)重点实施产业项目工程

1.国家能源集团黄金埠电厂二期工程。新上2×1000MW容量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废水处理设施,实现超低排放。

2.大溪乡九连岗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工程。项目总装机50MW,占地约860亩,年发电量约5500kWh

3.赣东北(余干)产业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总建筑面积约8.4m2,建设赣东北产业互联网总部、全球贸易中心、金融结算中心、新技术应用中心、产业互联网人才培训中心、配套商业设施等。

4.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30亩,二期用地约100亩。提升互联网基础服务水平,并吸引更多互联网企业进驻余干。

5.余干县小微企业(服装、电子)产业园。

6.江西鹏辉高科生态食品产业园马家柚加工项目。

7.建设二级医疗产业园和中医药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战略部署,积极申报省级防疫物质储备中心建设项目和建设二级医疗产业园,项目用地约500亩。同时,以我省打造中医药强省,推动医药产业特别是中医药产业发展为契机,建设中医药研究中心,占地约10亩。

8.建设余干县主导产业研究中心。企业参与,政府主导,着力建设余干县主导产业研究中心,切实提升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项目用地约20亩,汽摩配产研究中心和智能锁研究中心各10亩。研究中心以打造立足省内辐射华东地区的汽摩配产业基地为目标,推动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标准话语权显著增强。智能锁研究中心研创和打造深受市场青睐的科裕智能门锁系统解决方案,广泛赋能酒店、宾馆、民宿、公寓、高校、房地产等领域,同时为家庭打造更安全稳定的优质智能锁。二是启动建设玻璃制品研究中心。三是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食品研究院,大幅提升我县绿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抓住省里、市里实施强链补链战略的机遇,积极推动县里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汽摩配、智能锁、新型水钻、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链式扩张、集群化发展,重点打造1+2”产业集群,即1个首位产业—机械制造业(包括汽摩配、智能锁等产业);2个主导产业(包括新型水钻、绿色食品产业)。

(四)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1.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10m2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76亩,总建筑面积10m2,主要建设44层标准化钢结构厂房,213层宿舍及配套服务房建筑,一座约300m桥梁及园区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

2.生态食品产业园扩园建设。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服务中心建设、路网白改黑工程、水循环管网建设、三期扩园1500亩、四期扩园6000亩等。

3.汽摩配产业园三期。规划用地面积1000余亩,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及相关附属设施。


第四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落实加速发展“大农业”的各项任务。按照“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要求,落实农业农村政策,夯实农业基础,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聚焦大农业,打造区域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稳定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示范园建设,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余干农业的“底盘”,为加快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9.1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万吨左右;全县农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加强耕地保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充分利用我县区位和资源优势,紧扣实现粮食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粮油产品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优质稻米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优质稻比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走品质优良、结构优化、产出高效、健康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提升农业机械化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第二节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落实“赣鄱正品”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抓好特色水果、蔬菜、菌菇以及畜禽水产的发展,进一步打响余干辣椒、余干芡实、余干马家柚、粮油及养殖水产品等品牌;唱响一批“土字号”的特色农产品,使之成为口碑好、市场影响力大的“金字招牌”。

提升粮油加工生产能力。结合我县粮食生产及消费特点,规划全县“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方向。以鹏辉高科、君兰现代等省、市级龙头大米加工企业为重点,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统筹谋划、补齐短板、系统推进。突出示范引领,创新模式、挖掘典型、推广经验、放大效应,着力在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科技支撑和专题宣传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对部分龙头企业加工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改善稻米加工品质,提升稻米加工能力。结合研发生产的具有竞争力的“放心好粮油”产品,推出“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系列产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绿色优质粮油品牌。力争到2025年,粮油加工生产能力累计增长5万吨,达到20万吨,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加快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县水产养殖水面面积达到38.4万亩,总产值超过28亿元。以实施余干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为契机,力争全县发展稻虾种养面积20万亩,小龙虾产量突破2.5万吨,小龙虾加工产量2万吨,发展鄱阳湖品牌店4家,建设小龙虾美食餐饮店10家,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4亿元。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大农膜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根本性扭转。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化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集团。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抓好已有“基地”“示范区”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支持,创建一批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发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接二连三”新业态、新组织、新模式,构建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线上线下营销、农产品贸易物流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动。进一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深化“互联网+”与农业领域的结合,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电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

专栏【3】 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

(一)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工程

1.“十四五”时期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

2.提高优质水稻良种培育能力,扩大优质稻播种面积,在“十四五”末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优质稻产量达到66万吨。

(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1.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先进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到2025年,新增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五年新增田园综合体2个。

2.江埠乡丰尧绿色家园升级农业产业园项目。占地约300亩,主要发展鸵鸟养殖、中草药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农业观光。

3.江埠乡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园项目。主要是沿208省道两侧,发展2万亩左右大棚蔬菜及生态有机种植农业。

4.余干县李梅岭“西凤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李梅林场西峰岭,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7539m2,建设综合服务区、农业观光区、亲情娱乐区、鲜果采摘区、森林康养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田园综合体。

(三)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

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0.2亿元以上。

(四)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

1.“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三品一标”品牌20个,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6个。

2.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3.全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可追溯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五)农业绿色生产经营转型工程

1.建立现代绿色生产经营示范区3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蓄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等面源治理取得成效,农业节能取得明显成效。

2.江埠乡蛇塘村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占地约200亩,建设蔬菜大棚、太阳能光伏电组等。

(六)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探索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培育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强化病虫害防控,完善专业气象服务,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建立生态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和完善优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全面提升余干优质农产品在全省“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

(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行动

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登记证书发放工作。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定位,鼓励农村集体流转或利用机动地、荒地和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等结余的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体所有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鼓励以集体农场、土地、水塘等资源性资产及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参股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业农业。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异地新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资产和物业收入。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推动建立县乡统一、规范联动且功能全面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

(八)农业产业重点项目

1.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项目。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

2.油茶种植项目。油茶种植约1000亩。

3.渔池湖挡土墙项目。新建渔池挡土墙75088m

(九)农旅融合项目

1.九寨坡生态观光园苗木基地。改造种植、贵重苗木500亩。

2.脐橙基地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兴建一批脐橙采摘节的有关游乐设施,发展脐橙产业。

第四节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合理设计路网和水、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以县道三级、建制村双车道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广农村交通、邮政、快递、商务、供销“多站合一”场站运营模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用水标准化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村庄(庭院)整治建设工程,坚决制止和防范违规搭建,积极探索“民宿+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新模式。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开展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就地资源化利用。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提高农村公共照明覆盖面,提高行政村干道亮化比重。

专栏【4乡村建设行动主要任务及工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1.改造提升农村道路。“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所有乡镇、3A级旅游景区全部实现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接,60%以上建制村实现双车道通行。

2.农村居民供水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实施工程项目5个,供水人口23.97万人;同时,对原有供水系统实施改造提升。到2025年,清洁、安全饮用水100%覆盖农村居民。

3.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供电覆盖率达到100%,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100%

4.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信息网络等级,光纤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所有自然村。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1.2025年,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

2.继续清理、整治违章建筑,推进农村村庄、房屋美化、亮化改造,乡村风貌有新的整体性改观。

3.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4.秀美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康山乡等乡镇全域秀美乡村点建设。

(三)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1.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标准化建设。

2.实施乡村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增加面向村卫生室的订单定向医学生规模,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对乡(镇)、村医生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

3.实施健康乡村计划。全县每个行政村建有一所产权公有的标准化卫生室;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到100%

4.实施乡村养老计划。每个乡镇完善1所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要的养老院,80%以上的农村具备老年人宜居的社区基本条件。发展一批社会力量兴办的康养机构。

5.促进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文化结对帮扶制度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6.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农村公益事业。

(四)乡村振兴智力支持行动

1.健全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城市科教文卫体工作人员通过岗编分离,定期服务乡村。

2.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有相应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

3.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

4.积极引进和就地培养相结合,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五节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党领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政策规划、工作机制、资源要素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坚持脱贫攻坚的好措施、好做法,整合脱贫攻坚人员和力量,推进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继续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辐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坚持分层分类帮扶,综合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社会帮扶等方式,夯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基础。

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食用菌、马家柚、果业、蔬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拓宽销售渠道,继续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优化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就业监测,重点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拓宽就业渠道,建立送岗下乡、现场招聘、点对点对接服务等服务体系,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通过以工代赈、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方式,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有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和创业等培训,切实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脱贫劳动力素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继续支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各项帮扶政策、项目、资金,优先向偏远薄弱村组倾斜,进一步提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卫生服务、综合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因地制宜开展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农工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余干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切实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种粮补贴等各项政策,维护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六节 统筹抓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抓好体现公平共享原则的农村保障体系建设、体现“人民至上”的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乡村文化建设、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繁荣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基本公共服务队伍补充机制。着力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四支队伍”。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化农业人才。通过各项振兴措施的实施,充分展示现代化余干“五美”乡村新风貌。


第五章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内在统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层次、规模、水平,充分激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多元主体、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品质,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与“双循环”的适配性。

第一节 做大做强做旺城乡商圈

加强城乡商圈建设,积极扩大内需,鼓励发展新型消费,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提升传统消费。实施老旧商圈改造和新型商圈扩容计划,积极发展小店经济、连锁经济、老字号经济,着力培育体验式、连锁型消费业态。开展商贸消费升级行动,提升吃、穿、住、用、行等生活性服务业,创造条件扩大乡村消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消费,提升消费规模和品质。用好“美食余干”这块宝贵的金字招牌,深入实施余干美食品牌提升行动,企业为主、政府推动,走出余干造声势、办实体、广经营,不断提升余干美食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抓好汽车、住房等重消费市场的发展。

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养生、托育、养老、家政等消费;培育在线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线上消费。着力点亮“夜经济”、畅通“宅经济”、丰富“童经济”、激励“银经济”。有序发展社区团购新业态,形成一批消费新场景。大力推进餐饮住宿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中央厨房、无接触式配送等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住宿餐饮行业竞争力。

优化消费环境。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县乡村三级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合理布局商贸批零网点,提升城乡商贸业态。以县城为重点,引进知名商贸品牌,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城市商圈、商贸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和市场准入、退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落实好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有序发展房地产市场,建立多层次住房租赁市场,坚持“房住不炒”,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强价格监管,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和信用消费。加大消费领域失信惩戒力度,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

第二节 进一步打响“湖光山色最美县”旅游品牌

“湖光山色最美县”放在全域旅游的大环境和打造“大美上饶”的大背景下统筹谋划、统筹发展,加快整合生态、文化、景区景点资源,构筑具有余干特色的“大旅游”产业体系。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项目建设投入,持续推进“三湖”“四线”精品景区景点和经典游览观光体验线路的建设。深入挖掘观赏鄱阳湖江豚、候鸟、草洲等独特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热点。以大明花海、忠义文化园、田园鄱阳湖等国家级景区以及李梅岭风景区、琵琶湖公园、冕山公园和七〇河、河埠老街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支点的余干大景区基本建成并巩固提升,加大康山印景康养度假区、鄱阳湖(余干)文旅创意产业园等重大旅游项目的推进力度,力争新增一批4A5A级高品质景区景点,形成旅游产品集聚的规模效应。

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实施“旅游+”行动计划,促进旅游与文化、康养、户外运动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深厚的干越文化、大明文化、忠义文化、鄱湖文化,突出特色、提升内涵、丰富业态,提升体验度。大力发展自然风光游、乡村游、红色游、文化游、研学游、康养游、工业游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旅游业态,进一步延伸旅游链条,扩大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不断提升旅游综合实力。

着力提升旅游体验。实施一系列旨在吸引游客的措施,强化特色旅游推介力度,推出一批经典歌曲、影视等宣传作品,定期举办桃花节、蓼子花节、大溪脐橙节等节庆活动,唱响“幸福很简单假日去余干旅游宣传口号。认真做好余干美食大文章,把体验“舌尖上的余干”做成余干旅游的最大卖点,推广“美食之乡、情义余干”名片。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抓好旅游市场监管,培养优秀旅游业人才。通过各方面努力,打造好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擦亮“湖光山色最美县”旅游品牌

第三节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同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创新服务机制和业态,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切实增强服务功能和水平。

优化布局现代物流。依托公路、水路和将要建成的高铁路网通道,适应工业园区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化布局和商贸流通布局的特点,合理布局物流点、物流园区,构建“通道+枢纽+园区(基地)+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畅通、快捷、方便的现代物流网络。重点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生态食品产业园、高铁新区和县城及重点乡镇商贸圈,建设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创新“共享物流”发展新模式。加强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建设,提升物流配送、储运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整合优化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构建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产业为依托,以促进商贸流通为目的,积极搭建电商平台,重点培育本土电商,同时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加快发展城市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培育网红电商,推动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支持智能便利店、智能定制店、自动售货机等新零售业的发展。适应电子商务及智能商业发展的需要,完善电商企业孵化体系,加强电子商务及智慧商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培育带货“网红”。同时,积极吸引电商创业人才来余干创业,增强电商竞争力。

积极支持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的规律性特征,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既丰富经济发展的层次和形态、催生更多的纳税单位和组织,又为生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现代制造,着力发展四类生产性服务:一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智能服务。二是发展以提升工业产品内涵、优化产品外观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服务,为抬升工业产品特别是消费用品“微笑曲线”提供智力服务。三是发展与信息咨询、市场研究、战略企划、项目策划等为主要内容的智库型服务,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四是发展以人力资源、物流、财务、物管、特殊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外包服务业,为企业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供服务。围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机农技农资服务、测土配方及质量监测服务、飞行器(主要为无人机)喷洒服务、专门化采摘等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

第四节 推动现代金融及资本市场发展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鼓励支持银行金融机构网点的拓展和延伸。做好“政银企”对接,积极促进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积极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进入我县拓展业务;以多方参与的方式,争取新设立若干个国有机构控股的产业基金。有重点地培育各种板块的上市企业,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有序引导各类保险、金融租赁业务的开展,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债权融资。坚决维护金融资本市场秩序,规范民间借贷,打击金融及电信诈骗,防范金融风险。

专栏【5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项目

(一)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

1.上饶港配套大型现代物流园项目。依托黄金埠电厂、上饶港菱塘作业码头以及济广高速等能源、交通优势,谋划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现代物流园。

2.黄金埠现代物流产业中心建设项目。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2m2

3.县城物流园。占地面积约60亩。

(二)重点商贸项目

1.县城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2.黄金埠农贸市场项目。新镇区和老镇区两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内、外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等;建设黄金埠第三农贸市场和农贸批发市场。

3.黄金埠建材批发市场项目。

(三)文旅产业项目

1.江西大明湖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熊猫苑)。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7万亩(其中水面12.7万亩),重点建设“旅游配套温泉康体养生中心”“玫瑰之约”“苗木交易市场”“水上运动”“水上码头”“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小镇”“野生动物科普宣教(熊猫馆)”“影视文化基地”等功能区。

2.干县康山印景康养度假区项目。位于余干县康山乡,项目占地约35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康养公寓、特色商业街区、大明风情街、鄱阳湖候鸟观景台、水族馆,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3.黄金埠镇生态文旅公园建设项目。从一里小溪景区沿河至边山宝应峰寺建成生态文旅公园,包括绿化、亮化、景点布置等。

4.余干田园鄱阳湖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余干县城以北、鄱阳湖南岸的瑞洪镇、康山乡、康山垦殖场、大塘乡、石口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20万亩区域内,其中包括5万亩的启动区和3000亩的核心区。

5.余干忠义文化园二期项目。以余干县忠义文化园为主体,新建仿古建筑群、商业街、槐柳园以及二期忠义文化体验区,重点围绕水上乐园,打造亲子娱乐产品,占地约300亩。

6.余干县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项目拟用地面积10m2(约1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换乘中心及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五座,另配套建设集散中心大门、牌坊、道路硬化、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供电工程、暖通工程及亮化工程等,并购置项目配套设施。

7.瑞洪马家柚农旅项目。主要建设马家柚等花果观赏采摘基地、水上乐园和马家柚基地拓展休闲观光带等三大项目。

8.瑞洪亲子小镇项目。规划用地约7600亩,建设用地约1800亩。项目分三期规划建设四项功能片区,即亲子渔耕文旅区、亲子文创娱乐商业区、亲子生态湿地休闲区(田园综合体)、田园康养亲子居住区。

9.鄱阳湖(余干)文旅创意产业园。以田园鄱阳湖旅游综合体项目为核心,包括康山忠臣庙、大明花海、鄱阳湖亲子小镇、大明湖水上战场影视拍摄基地、鄱阳湖渔猎文化博物馆等。

10.万亩花海酒店。新建宾馆、商场等配套设施,占地12838.7m2

11.江西铭日丝瓷文化创意园。包括12000m2丝瓷工艺大楼、2000m2丝瓷体验工坊、2000m2丝瓷农特产展销区、30000m2配套住宅、10000m2厂房改造、15000m2绿化景观改造。

12.大山村旅游码头。占地面积100余亩,搭配水上木屋5000m2,观景台100m2等。

13.余干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对纪念馆整体进行改造提升,内部布展,项目用地面积约3300m2,建设规模1800m2


第六章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着力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激发活力;按照省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开放高地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持续推进全县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着力于用开放的办法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动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改革攻坚

以推进、促活、做大市场经济为目标,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抓住影响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全面释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标“五型”政府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行政权责关系,优化政府职能与组织结构,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抓好事业单位、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整体行政效能。加快推进并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部门间事权和责任更加清晰协调。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行政审批和服务的透明度和便利度。推进当面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制度,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进一步拓展“赣服通”平台,全面实现本地服务事项掌上办”。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边界,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水平和执行效率

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强化公平竞争的刚性约束。试行负面清单管理,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打破资源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技术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物资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实现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健全“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体制机制,推进土地、水、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权能,积极探索宅基地融资抵押、有偿退出等办法。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协同推进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完善以管资产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完善人事、绩效等管理机制,引导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全县重大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领域,破除各种形式的隐性壁垒,放手、放心、放权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支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股权模式。

健全现代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国有资本、私有财产权、自然资源资产和知识产权。遵循公平原则,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根据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共同参与、标本兼治的原则,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健全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各项制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形成尊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第二节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度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主动参与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走出去”“引进来”,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

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瞄准“大高新”项目,采取园区共建、园区托管、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合作模式,探索与长三角建立产业协作、项目流转、利益分享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加快承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以异地产业加速器运营的方式,打造双向加速合作服务平台,带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平台对接、功能对接、市场对接。聚焦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与分工。加强与长江沿线地区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密切与其在产业合作、农业开发、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完善合作互动机制,做好相关政策、项目的协调衔接。

重点抓好招商引资。抓住“双循环”所呈现的市场机遇,着力延链、扩链、补链,全方位对接招商、引进落地。紧盯央企国企产业布局调整、外企民企的投资意向、上市公司的增资扩股,聚焦产业层次高、成长空间大、带动效益好的项目,采取精准定位、产业细分、项目包装等方式,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推行轻资产招商、定点招商、飞地招商、集群化招商,进一步健全招商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实效。持续推进“三请三回”“三企入赣”活动,主动参与省市在港澳、沿海及其他兄弟省市举办的招商活动,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实效。根据县里资源特色和主导产业特点,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紧盯江浙地区汽摩配产业,重点引进核心产业和关键企业,全力打造华东地区企业最集中、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汽摩配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着力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引进互联网新业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依托生态食品产业园,充分挖掘美食和旅游资源,引进食品深加工、农旅融合、农产品电商项目。对引进的“5020”重大工业项目,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帮助解决用地等问题,推进项目落地。在抓好“引进来”的同时,高度重视“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落实好出口鼓励政策,推动扩大出口。

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搭建招商平台,依托园区优先承接项目落地。创新招商形式,提高办事效率,以“四最”营商环境支持、吸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已设立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作用,争取设立一定规模的工业转贷资金,支持企业融资。合理有效使用“2号公章”,完善工业项目建设联合审批机制,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为工业项目从企业注册到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项目代办服务、考核督查等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节 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积极跟进、融入大都市圈建设,充分利用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及高速公路、高铁带来的“工作生活同城、通勤高效便捷、公共服务共享”的优势,与大南昌都市圈内部地区共建产业平台、共推旅游产品、共抓生态保护、共促经济社会发展。以昌景黄高铁建设、南昌城区向周边拓展为契机,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产业深度融合。按照都市圈“五片区”的产业定位,打造都市圈东北部机械制造、智能锁、新型水钻、电子信息、纺织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并成为圈内产业梯度合作的重要支点。充分利用余干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大南昌都市圈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打造制造加工业的承接配套基地。

市场深度融合。在一体化规划都市圈市场布局,形成主次分明、功能联动的大市场背景下,积极呼应南昌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主动完善市场配套功能,融入大南昌都市商圈,全面提升市场内涵和品质。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市场要素向余干县域覆盖。

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县城与南昌中心城区的公路连接;抓住“昌景黄”高铁建设的机遇,高水平规划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提升通行效率,增强往来舒适感,实现两地人员往来的同城化。同时,协同打造以南昌为核心的区域信息网络枢纽,构建安全互联的智慧都市圈。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以南昌市为核心构建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吸引科技成果入乡转化,鼓励都市圈科研人员到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促进城乡生态的共建共享、命运与共,通过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推动省会城市与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共享。积极争取南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向县域延伸,共同打造健康幸福都市圈。积极争取和支持南昌市属优秀教育机构、学校、医院等到县里独立或联合兴办学校、医院,联合开展师资及医务人员培训。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向村组延伸,为大都市圈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优化城镇、乡村及产业空间布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加速城乡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处理好城乡融合和乡村优先的关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和机制。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定位和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根据乡村区位条件、发展趋势、资源禀赋,科学把握乡村之间的差异性,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度保障等供给水平的优先顺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做好各乡、镇、村规划,科学引导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显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协调发展形态。

第二节 完善区域功能格局

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空间功能,按照县城中心带动,黄金埠、瑞洪副中心和高铁新区互动、交通轴线驱动、各乡镇支撑联动的要求,形成主次分明、轴点发力、城乡互补、联动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以“全域规划”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生产格局和生态格局。

——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黄金埠作为县域副中心,进一步突出特色、增强实力,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铁新区是未来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板块,要科学规划、抓紧实施,打造成现代化余干的靓丽名片。

——德昌高速、鄱阳湖大道、昌万公路和昌景黄高铁作为县内主要对外交通,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围绕“大动脉”优化生产力布局,全面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各乡镇对全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着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宜业宜居功能,共同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节 有序推动农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人为核心,统筹抓好农村人口进城就业、落户安居、公共服务等保障,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转得出、进得城、留得下。破除各类隐形落户门槛,完善城镇化各项制度。按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转移进入城镇人员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5%

第四节 大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突出美丽、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等现代化城市要素。抓好县城“一主两副、双轴三区”的空间布局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县城的产业支撑能力、人口集聚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文化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提升县城的城市经济活力。以更高标准推进县城卫生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抓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区更新改造,规范小区完善物业管理,展现智慧、文明、时尚、和谐、现代化县城新面貌。各乡镇根据自身交通区位、产业基础、文化地理等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做好规划、持续推进,切实增强产业支撑、就业承载、社区服务能力。

第五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塑城乡关系,破除妨碍优质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优化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让广大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红利。搭建资源要素流动平台,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建设,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市场物流、资本技术、人力资源、金融保险等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与城镇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第六节 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区

立足长远,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余干高铁新区。按照凸显客流吐纳功能、人才吸引功能、与大南昌都市圈对接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事业繁荣功能等“五大功能”的要求,把高铁新区建设成为“枢纽之城”“创新之城”“高端商务之城”“和谐之城”。

——枢纽之城。以高铁站为核心,按照“零换乘”“互联通”“便利化”的理念,科学规划建设配套路网和站场,全面开通公共交通线路。配套建设多档次的宾馆、饭店、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多样化的商品货物吞吐、储运设施及网络,确保人流进出顺畅、货运快捷方便高效。

——创新之城。利用新区良好的交通、生态、区位、人文条件,突出创新元素,围绕数字科创企业对园区办公空间的独特要求,规划建设一批设计创意型、复合型、品质型楼宇空间,营造“高铁+数字创新+新型文化”业态氛围,吸引高层次的数字创新人才进驻新区创新创业,推动数字开发、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VR内容开发等数字型企业聚集落户,形成高品质的数字创新产业园。同时,加强与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大、华东交大、江西理工大学等省内及国内著名大学的合作,争取在高铁新区建立研究院、实验室、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果应用、科教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教创新园。

——高端商务之城。依托鄱湖风光、候鸟天堂等独特资源背景,打造绿色节能、国际风尚、宜居宜养、休闲观光的主题商务接待园区,配套建设文化内涵丰富、现代特征鲜明、充满时尚魅力的商业美食街区,吸引省内外“高铁+飞机”出行商务人士来高铁新区居住、观光、度假或进行商务活动。

——和谐之城。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合理规划建设居住小区,有序导入人口入住。完善街道、小区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树立良好的社风、民风和家风。倡导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维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以绿色、文明、时尚、健康、卫生的良好形象,彰显高铁新区的和谐之美。

专栏【6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项目

(一)城镇功能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1.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占地约50亩,新建停车位2500个。

2.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搭建。构建路灯、地下管线、市政基础设施定位、窨井盖、户外广告、城市管理于一体的地理信息化三维模板,让城市和城市下地的“钢铁蜘蛛网”进入有序管理。

3.城市综合体建设工程。加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品味,增强城市繁荣繁华魅力。

4.城区地下管廊建设。优化设计建设改造地下管廊,总长约为25000m

5.一江两岸建设项目。一江两岸单向全长约6000m,主要为信江沿线(马背嘴大桥至沙港大桥),项目分公园建设和道路建设,其中公园建设用地规模约50公顷,道路建设全长约12000m

6.市民公园提升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景观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运动健身场所、停车场等。

7.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城区市政道路及接通断头路约30km

(二)美丽集镇建设工程

推进大溪、江埠、瑞洪、白马、杨埠、梅港、社赓、九龙、东塘等美丽集镇建设。

(三)高铁新区规划建设项目

1.高铁站配套进出站路网工程项目。

2.高铁新区旅客接待服务中心项目。

3.新区公交货运物流园项目。

4.新区产业园项目。

(四)黄金埠镇基础设施项目

1.黄金埠镇镇区人行道全面改造提升项目。改造提升面积约73000m2

2.黄金埠镇区水、电、通信网线入地建设项目。入地网线线路长约12000m

3.黄金埠镇区里弄小巷沥青路面建设项目。铺设面积约10m2

4.黄金埠镇信江大道民俗文化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土方、雨污排流管道,路面硬化、绿化、亮化、面积约3m2

5.黄金埠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征地约10亩,场馆建筑面积约1200m2,包括建设广场及绿化亮化等。

6.黄金埠镇镇区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新建可满足4万名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中转能力的中转站,用地约1亩,包括建筑及内外配套设施等。

7.黄金埠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用地约50亩,建设中心主楼、田径项目设施、游泳馆、篮球馆等。

8.黄金埠镇城市建设西拓项目。将塘背、胡家洲、珠桥、边山村连成一体,融入镇区城市建设。

9.黄金埠镇一里小溪景区与镇区连接街建设项目。计划征用建设用地75亩,土方整平约6万立方,沿路建商位街等。

10.利诚国际西沿街建设项目。计划征用50亩建设用地,土方整平约1万立方,沿路建商住街等。

11.黄金埠镇“图书、文化、博物、美术”四馆建设项目。征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2000m2

12.世纪新城建设项目。建设用地40余亩,建商住综合体楼等。

(五)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项目

1.城区升级改造综合工程。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加强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主要是旧城区外立面改造、路面白改黑、安装电梯、绿化亮化工程等。

2.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35个,面积55m2,包括水电气路、立面改造、电梯改造等。

3.东山岭片区棚改项目。征迁面积35m2,涉及房屋被征收户963户。

4.西北片区棚改(二期)项目。征迁面积5m2,涉及房屋被征收户150户。

5.余干县住建局直管公房改造。改造直管公房17栋,建筑面积约3200m2

6.余干县公租房建设项目。建设任务1000套,用地面积112.5亩。


第八章 大力推进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提升品质的要求,谋划好全县基础设施新规划,努力构建综合立体、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推进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建设

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方向,继续打开框架、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统筹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县乡公路及水运建设。

全力支持配合昌景黄高铁建设全方位提供条件保障,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和环境。迎接高铁开通后给我县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抓紧配套建设接待、商务等配套设施,全面激活“高铁经济”效应。

继续抓好公路网络建设。按照构建“五纵五横二环”公路网络体系的要求,做好昌德等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县域内高速线路加密工作;加快推进彭东高速(余干段)项目建设,提升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同时,推进环城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国省道、县道及村道建设、养护,巩固提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成果。

抓好水运航道设施建设。落实省里批复的上饶港建设规划,抓好余干境内以散件、杂货为主的港口码头建设,推进集装箱运输设施建设,兼顾危化品运输设施建设,主要为余干县及周边鹰潭、抚州等地提供运输服务。依托县内水域江河条件,疏浚航道,推进梅溪客运、黄金埠煤运等客货码头建设。适时推进余干通用机场建设。

专栏【7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

(一)国、省、县、乡道新建、改建工程

1.G353余干县城段南移(余干县南外环)公路改建工程。按公路一级标准建设,属新建公路项目,全长约13.4km

2.G353余干县双园二桥至瑞洪大桥改建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升级改造,全长约35.3km

3.G206国道烟汕线余干县黄金埠段改建项目。建设里程为8.05km,按集散型一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时速80km/h

4.G236芜汕线余干县黄金埠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21kmG236芜汕线余干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175km,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县城道路功能,路基宽度23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5.G236余干县珠湖高速路口至鄱阳湖大道改建工程,升级改造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约6.4km

6.S104抚州东乡里汪源至余干县黄金埠朱家段改建工程。按公路二级标准建设,属升级改造项目,全长约39.5km

7.余干一中至省道S208公路改建工程。长3.8km,宽12m

8.世纪大道东延改造工程。全长为1700m,宽40m,包括市政给水、雨水、和污水工程。

9.县城至高铁新区新建道路。全长约为6000m,道路宽40m

10.天际路。规划设计宽30m,分两路段:一是西起紫阳大道东至冕山大道段长1600m,需征收房屋41栋;二是西起冕山大道段向东南延伸与余黄快速通道连接约长5000m,需跨信江建设400m长桥梁一座。

11.西三路(沙窝大街—环湖路)新建工程。全长1010m,宽30m,包括市政给水、雨水、和污水工程。

12.余干县禾斛岭炎山岭至社赓李梅至东乡愉怡(接东乡沪昆高速入口)公路工程(禾愉公路),15.259㎞二级公路,占地面积662亩。

13.云山至白马公路,4.4㎞二级公路,路基宽24m;云山信江大桥,800m长,宽24m

14.冕山大道至丰溪大道,9㎞一级公路,路基宽20m

15.余干县南绕城过境建设项目。新建环城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约11.8km

16.鄱余高等级公路信丰金山上下口引桥。全长400m、宽12m

17.大明花海至杭长高速余干互通公路,15㎞二级公路。

(二)城区路网完善工程

城区新建13条道路,打通断头路。紫阳大道北延全长约6000m,海尔路西延(余信路至阳水沟街北延段)全长约300m,西四路(世纪大道至秋水路互惠河北岸)全长约520m,西五路(秋水路至世纪大道)全长约340m,兰溪路东延(西五路至互惠河东岸)全长约340m,秋水路东延(西五路至西三路)全长约1010m,横三路西延(迎宾大道至宫阙路)全长约940m,腾溪路(玉亭路至华林大道)东延全长约2300m,丰和北路(东街至越瑞路)全长约5300m,阳水沟街北延(城西路至昌万公路)全长约1700m,横四路(鄱湖大道至华林路)东延全长约1600m,丰源路(横二路至越瑞路)东延全长约2700m,竹山路(迎宾大道至华林大道)路网建设全长约2700m

(三)全县公路网提升工程

改建或新建殿山-湖家潭、新区大街西-后龙山-金山、东方-坝溪、团林-南左、邱家-白马、箬源-国道、干越大桥-沙港大桥、永安闸-鄱余路、林场-任家、高家山-许家、余黄公路-詹坊、206国道-大源坞、黄东线-炭埠、社邓线-李塘、朱宋线-邬家、乌里塘-东方、跃进-鹭鸶港、石口-刘埠、信河中学-中山镇、三塘-南圩、赤岸-新桥、滨塘-枧头、湖坊-田库畈、上桥-张杨、徐永康-毛家、禾黄闸-眠山小学、桂家-古塘、石古线-古竹、禾禾线-大淮、彭家-程家、杨埠-花园、黎背-陈坪、毛溪-余江线、增产-迁移、方家洲一沿河、二库-山源、昌万公路-挂口、何树坞-江坪、华山-梅岭、寨里-塘背、白马-潼口、董家店-王化、坝溪徐家-山下、马背嘴-墩上、十亩里-瑞洪、东塘-铜鼓堡、山背-三塘、渔池-互通、胡原-涂家、万坊-古塘等公路,总里程约395.30km

(四)余干综合客运站

1.新建二级客运站。占地面积约100亩。

2.余干县城北公交总站。建设调度中心、维修中心等,规模12585.4m2

(五)水运设施建设工程

1.航道建设项目

信江航道建设:项目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通航标准按内河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8.00m;渠化航道51km,通航标准为内河Ⅲ级,1000吨级船闸两座,船闸有效尺度为180×23×4.5m/180×23×3.5m(长×宽×槛上水深)虎山嘴/貊皮岭,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1508万吨;泄水闸12/20孔虎山嘴/貊皮岭,泄水闸段总长206/342m虎山嘴/貊皮岭;电站总装机容量12.6MW(虎山嘴2×2.8MW、貊皮岭2×3.5MW),年均发电量4312kW·h201861日开工建设,计划总工期55个月。

2.上饶港余干岸线。规划港口岸线4.83km,其中已开发利用0.1km

菱塘上岸线:信江干流右岸,县界至黄金埠镇陂头江家,自然岸线长460m,规划为港口岸线。

菱塘下岸线:信江干流右岸,黄金埠镇陂头江家至景鹰高速桥上游380m,自然岸线长960m,规划为港口岸线。

塘背岸线:信江干流右岸,黄金埠镇塘背村至余家洲村,自然岸线长580m,规划为港口岸线。

范家岸线:信江干流右岸,位于范家上游,自然岸线长200m,规划为港口岸线,其中已利用100m

坪上村岸线:信江干流右岸,杨埠镇范家至上坪,自然岸线长580m,规划为港口岸线。

玉亭岸线:信江东支左岸,干越大桥下游1800m2500m,自然岸线长700m,规划为港口岸线。

东塘岸线:信江东支左岸,塘乡德昌高速桥上游1150m570m,自然岸线长580m,规划为港口岸线。

古埠岸线:信江东支右岸,古埠镇枫树谁至滞口,自然岸线长770m,规划为港口岸线。

3.余干港区菱塘作业区综合码头。共建设码头泊位14个,其中41000吨级危化品泊位(包含2个水上加注泊位)、41000吨级通用泊位和61000吨级散货泊位,年通航能力为840万吨。

(六)余干通用机场

建设航空培训学院、机场,发展航空文化、航空旅游,建设跑道约800×30m,规划航站区及辅助设施区。

(七)资源路、产业路

1.余干县李梅岭生态林场西风园产业路,长3.3km、宽6.5m,三级公路。

2.余干县白马桥乡白马至寺前马甲柚基地公路,长6.5km、宽6.5m,三级公路。

3.余干县九龙镇黄沙岗至基地公路,长1km、宽6.5m,三级公路。

第二节 提升水利安全保障水平

从余干是水利大县的实际出发,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提升水利安全保障水平。

提高水利防灾减灾和保丰收能力。抓好一批重点圩堤的提质升级,进一步提升防御等级;推进康山蓄滞洪区、貊皮岭灌区等项目建设。抓好各类水库除险加固,消除隐患;抓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防洪标准普遍提升一个等级。同时,对重点渠系和排灌泵站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工程,列出项目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推进实施落地。

提升安全饮用水的保障能力。加大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确保水资源管理加强、规划实施、用水节约。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供水管网及净化设施,加强供水水源保护,提升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专栏【8提升水利安全保障水平重大工程项目

(一)防洪设施提升工程

1.大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包括梅溪咀闸、千公陂闸和马颈陂闸,改建泄洪闸及配套设施,更新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增设工检监测设施,完善工程管理设施等。

2.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包括建设安全区3处,新建圩堤长度约11.229km,新修涵闸10座,加固隔堤11座,堤线长4.385km,加固隔堤穿堤建筑物11座,规划建设顺堤台1处,扩建转移道路1条,扩建桥梁1座、涵管1条等。

3.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更新改造排涝泵站162座,总装机容量41450kw。配套整治排涝沟渠总长度1033km

4.余干县城市防洪工程(一期)。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包括余干县城城防堤长45.103km,其中信瑞联圩23.75km,新建堤段21.353km,对禾黄电排站、百舍湖电排站、下埠李家电排站、后周电排站进行拆除重建等。

5.余干县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包括九龙圩除险加固工程、红花港流域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杨埠联圩除险加固工程、余干县2020年水毁修复(康山大堤、信瑞联圩、枫富联圩、古埠联圩)加固工程、余干县单退圩堤及农田水利水毁设施修复与重建项目。

6.余干县一般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续建项目(8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7.信江尾闾疏浚工程。信江疏浚河段从干流梅港以下,及东、西大河二支分别至入湖口。清淤疏浚河道累计长度104.77km,疏浚河段65处。

(二)供水能力提升工程

1.余干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县15家城乡水厂互通,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解决全县109万人口用水。

2.上饶市余干县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对国家重要水源地信江东大河张家港水源地与县定木溪水库城市备用水源地和鸡公咀水库、神岭水库、大山水库、枫珠湖水库、龟山水库、荷塘水库、李梅水库8座饮用水源地水库和13家乡镇安全饮水水源地进行综合治理。新建饮用水源地污水收集系统、对符河电排站及凤凰电排站出水口截污改造和新建排污闸、新建排水箱涵共0.47km、新开渠道共1.65km引流排污、新建饮用水源防护带共56.4km、新建饮用水源防护围栏共18.2km、新建水源地保护警示牌共26处、库区污染底泥清理共45.1m3、新建生态护坡共8.26m2

3.貊皮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貊皮岭灌区范围861km2129万亩),设计灌溉面积67.4万亩,项目主要解决余干县67.4万亩耕地农生产发展与相适应的灌溉水源矛盾问题。主要建设内容为灌区水源工程、配套建设各分灌区渠首灌溉进水闸和提水泵站工程等。

4.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包括康山中型灌区、互惠河中型灌区、六零中型灌区、枫珠湖中型灌区、信丰中型灌区、东塘中型灌区等,整治骨干渠道。

5.县域节水型达标建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退田还湖,减少灌溉面积,改善水环境;开展节水宣传及节水技术推广,在全县实施农业和工业用水计量工作;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

(三)水利信息化工程

1.监测预警系统及示范建设工程。建设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平台,普及取水工程计量设施,建设监测站27处,提升山洪沟预警广播系统,完善215座小(二型)水库水雨情测站监测系统,建设提升县乡预警监测平台,升级改造县乡防办视频系统,补充完善山洪灾害危险区应急预警设备。

2.圩堤、水库信息化建设。对信瑞联圩、康山大堤、古埠联圩、枫富联圩、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小型圩堤等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

3.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发水资源管理平台网络软件,普及安装取水工程计量设施,建设水质监测站8处,购置水资源保护工作打捞船、巡查快艇、水源保护巡查装备、取用水远程监测系统等设备。

(四)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对大山水库、枫珠湖水库、康山大堤、木溪水库等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

(五)水务工作提升工程

1.余干县水行政执法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和办公用品,提高县水行政执法服务能力。

2.科研教育及科技推广。建设喷灌滴灌农业节水示范研究基地等。

第三节 优化能源配置

增强能源供应能力与优化能源使用结构相结合,构建稳定、安全、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稳定提升火电供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国能黄金埠电厂二期项目建设。鼓励开发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生物发电,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效率。

改造提升电力传输网络,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保障水平。推进一批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善输送线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供电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直供电试点,由用电企业与国电黄金埠电厂直接交易,促进输、配、用三级电网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电网输送能力、通达水平、供电可靠性。

推进燃气管网建设,保障燃气供应和使用。规划建设一批燃气输送设施,大力提升天然气供应水平,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推进天然气管道、门站、储气站和加气站建设,加大天然气推广利用力度,促进天然气管道向乡镇延伸。推进应急储备气源站建设,有效提高安全、稳定的供气能力。加快推进加油站调整布局,提升加油站地域覆盖率。同时,抓好煤炭的有效保障和供应

8-1 “十四五”时期余干县电网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地点

一、35kV及以上项目

1

江西上饶余干锞岭220千伏变电站输变电工程

新建变电站一座,容量1*180MVA

2022

玉亭镇

2

江西上饶余干锞岭220千伏变电站送出工程

新建110kV线路2条,长度18km

2022

玉亭镇

3

江西上饶余干铜锣山110kV变电站1号主变改造工程

改造1号主变,由原来20MW改造为50MW

2021

黄金埠镇

4

江西上饶余干三塘(枫港)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110kV变电站1,主变1,容量50MVA,新建线路2,新建1回至大溪变,T1回至洪溪线

2021

三塘乡

5

江西上饶余干瑞洪-康山110kV线路改造工程

改造瑞洪—康山线,由70改造185

2023

瑞洪镇、康山乡

6

江西上饶余干马背嘴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线路15.3km

2024

杨埠镇

7

江西上饶余干汤家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变电站一座,主变2*50MVA

2025

汤家镇

8

江西上饶余干枫港-江埠35kV线路新建工程

新建35kV线路6km,导线采用LGJ-240

2021

枫港乡、江埠乡

9

江西上饶余干枫港-禾斛岭35kV线路新建工程

新建35kV线路8km,导线采用LGJ-240

2021

枫港乡、九龙镇、禾斛岭垦殖场

10

江西上饶余干大溪-禾斛岭35kV线路新建工程

新建35kV线路9km,导线采用LGJ-240

2021

大溪乡、九龙镇、禾斛岭垦殖场

11

江西上饶余干古埠35kV变电站改造工程

主变扩容改造,主变由原2*6.3MVA扩为2*10MVA

2022

古埠镇

12

江西上饶余干梅港-社赓π入大溪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

新建35kV线路8km,导线采用LGJ-240

2023

梅港乡、社赓镇

13

江西上饶余干社赓35kV变电站改造工程

主变扩容改造,1#主变由原3.15MVA扩为10MVA

2023

社赓镇

14

江西上饶余干马背嘴35kV配电化工程

新建配电化一座,容量5MVA

2023

白马乡

15

江西上饶余干东塘35kV输变电工程

新建35kV变电站1,主变为2*6.3MVA,新建35kV线路19km,π入35kV珠乌线

2024

东塘乡

16

江西上饶余干乌泥35kV变电站改造工程

主变扩容改造,1#主变由原3.15MVA扩为10MVA

2024

乌泥镇

二、10kV及以下项目

1

余干县城区10kV线路新建

需建设9条线路,分别为城北供区1条、城南供区2条、城西供区1条、下关2条、西南区2条、南昌大道1条,共计41km(电缆工程)

2021-2025

余干县

2

黄埠工业园区10kV线路新建

需建设9条线路

2021-2025

余干县

3

农村10kV线路改造

改造10kV主线线路45条,共计225km,改造支线线路216条,共计1404km

2021-2025

余干县

4

优化变电站10kV网架建设

新建10kV线路11条,共计110km

2021-2025

余干县

5

配电台区新建工程

新增S13-200kVA配电台区687

2021-2025

余干县

6

0.4kV线路改造工程

改造低压线路683个,改造低压线路长度1025km

2021-2025

余干县

三、配网自动化建设投资项目

1

配网自动化建设投资项目

2021-2025

余干县

第四节 抓住机遇实施“新基建”

对接国家及省市“新基建”部署,谋划好全县的以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充电网络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在政府、产业、社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新基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适应5G时代、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做好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传输节点等现代数据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确保与省里要求同步合拍。继续抓好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网络的建设,增加覆盖面、提升传输质量。持续推进高速光纤入户和无线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城乡有线/无线宽带“双千兆”服务能力,扩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网络覆盖范围。加强与上饶市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信息平台的对接,整体提升全县信息化水平。

有序推进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推进智能抄表、智慧建筑、市政物联、交通物流、广域物联、工业物联等应用场景感知设施的部署和应用。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政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余干”建设。

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有序推动充电桩建设。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推动城区重点区域、重点乡镇、重点景点等地,适度超前对专用固定车位按一定比例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支持,引导商场、超市、电影院、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配建充电设施,构建智慧绿色充电网络。

专栏【9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

(一)物联网感知设施

实施物联网应用品牌建设工程,重点在工业、农业、消防、能源、环保等传统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智能感知终端。

(二)5G等信息网络

建成“宽带中国”5G高速网络基站及室内分布系统、广电网络基础网升级改造、千兆光纤接入应用试点等一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到2023年,5G基站宏基站数量达到1314个,微基站数量达到4301个。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地区双千兆宽带网络全覆盖。

(三)工业互联网

推进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支持汽摩配、智能锁、新型水钻、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构建行业级、企业级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四)智慧交通

加快公路、水运、邮政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重点推进智慧出行及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基于5G的车路协同智慧物流示范区、智慧道路示范、智慧停车示范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五)智慧公共服务

推进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智慧医疗及智慧旅游示范等一批智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

(六)智慧社会治理

推进“智慧余干”建设,加强“雪亮工程”建设示范,实施一批智慧社会治理基础设施项目。


第九章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更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质量厚植生态优势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两山论”的坚定践行者全面推进绿色崛起。

第一节 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修复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鄱阳湖湖区水质保护和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抓好区域生态治理和修复。

加强鄱阳湖湖区水质保护和治理严控各类流域性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时做好污染物清理强化湖区水质监测,切实保护好一湖清水”。提升“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效,推进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

维护鄱阳湖区域生物多样性。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严厉打击捕杀鸟类及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坚决落实鄱阳湖十年禁捕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清船”“清江”“清湖”工作,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

抓好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维护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保护好森林植被和河湖湿地持续抓好绿化美化,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

专栏【10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修复重大工程项目

(一)湿地修复工程

1.鄱阳湖湿地修复项目。对康山大堤附近鄱阳湖退化湿地进行修复,规模约2万亩。

2.鄱阳湖及周边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对余干县境内鄱阳湖沿岸2km范围的人工湿地进行生态补偿,补偿面积约16万亩。

3.湿地监控项目。对全县100万亩重要湿地进行监控,对湿地水文、湿地植被、候鸟分布、气象进行实时监控,起到防止偷捕滥猎候鸟、非法侵占湿地、向湿地偷倒垃圾等作用,保证候鸟栖息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4.退化湿地修复。对康山大堤、信丰大堤边退化的鄱阳湖重要湿地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对坑洼不平的湿地进行回土填平,培育湿地植被植物。对底层生境单一、生物多样性受损的湿地进行培育腐质淤泥,改善湿地水质环境,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施面积约5万亩。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信江支流三塘河、琵琶湖、大明湖、大塘乡、新洲村、彭家村、后徐村、黄金埠镇凌塘村上下坑河道、互惠河延伸至县城段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以及互惠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内容包括加高加固两岸堤防,砼护坡,新建或改建涵闸,新建排污管道,湖区清淤,水质改善,对不达标水域实施系统的水污染治理等。

2.幸福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互惠河河道治理71km、三塘河河道治理39km、寨上河河道治理14km。改建污水管网共2.4km,河道污染底泥清除共67m3,新建生态护坡共6.2km,改建人工湿地共1.8km2

3.内湖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大明湖、大口湖、江家湖、润溪湖、沙湖、燕湖、杨林浆湖、北湖、泊头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生态防护带、清除湖底污染底泥、新建生态护坡、新建沿岸人工湿地等。

4.县域门前塘清淤工程。对县域1398个门前塘清淤,进行护坡绿化,湖区清淤,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建设湖岸砼护坡,新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

5.高家港、陈道港、孟家湖水系治理工程。包括沿河两侧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疏浚、岸坡修复、生态修复、活水引流、景观提升改造等。

(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1.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三塘三坂村塘里护坡护岸15000m,水土保持治理630亩,进行生态绿化。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余干县大塘乡胜利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数量1条,治理面积6km2

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

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森林保护,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抓好环境监测形成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常态化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防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严格建设项目环保评估,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所有企业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必须达标,不达标的坚决停产整治。严控农药化肥使用总量,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森林保护与质量提升。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廊道建设为主线,以增加林木覆盖、提升森林质量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公路沿线森林生态修复、防护林工程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实施村镇绿化美化,加快构筑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抓好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工程,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部建制镇(乡),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向镇村延伸覆盖。到2025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争取达到95%

抓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为重点,全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

抓好环境监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完成余干国家气象观测站搬迁(冕山公园)和鄱阳湖湿地生态气象站(琵琶洲湿地公园)建设。健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管和总量控制指标考核,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对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依法严格追责。

专栏【11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重大工程

(一)污染防治设施提升工程

1.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污水处理站20个,规模6000t/天,管网100km.

2.黄金埠镇区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污水管网线长约8000m,满足4万名居民日常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

3.世行贷款江西鄱阳湖流域重点城镇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安全改善项目余干县子项目。加强鄱阳湖流域管理,新增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泵站提升改造供货安装及附属土建工程,加强机构管理和能力建设。

4.余干县大明湖环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污染源、水质调查及生态安全评估、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生态湿地、前置库等。

5.高家港水系治理工程项目。沿河两侧截污纳管,2.68km河道清淤疏浚,岸坡修复、生态修复、活水引流、景观提升改造等。

(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1.城区垃圾中转站及公共厕所建设项目。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分区服务标准,对老城区采取见缝插针方式进行中转站及厕所建设,对新城区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安排中转站及厕所等服务设施建设。

2.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各乡镇场新建垃圾中转站16座,每座占地约200m2,购置垃圾箱挂转运运输车8辆。

3.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管理用房及配套附属设施,购置推土机、压路机、大型破碎设备等。

(三)森林保护与修复工程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松材线虫病疫区,以交通干线、疫区小班为治理单元,通过采取清理感染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木,对风景区有保护价值的松树打孔注药,对交通干线马尾松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施面积约20万亩。

2.退化林修复。综合运用抚育、补植补造、林下更新、调整、封育等措施,清除死亡、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无培育价值的林木,调整林分树种结构、层次结构和林分密度,增强林分稳定性,改善林分生境,提高林分生态防护功能,实施面积约3万亩。

3.重点防护林项目。在信江两岸实施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4.鄱阳湖岸线亮化绿化工程。对余干县鄱阳湖岸线3个废弃码头进行修复亮化绿化、以及环境整治,规模约3000m2

5.德昌高速过岗岭生态修复工程。对坡高10-45m、坡体长约1072m的过岗岭山体边坡进行加固,通过植生袋垒土植生植物护坡、喷播植生植物护坡等生态修复措施对边坡复绿35570m2

(四)环境监测工程

建设余干县国家气象站,占地45亩,建筑面积600m2

第三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把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与自然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珍惜利用好每一种资源,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落实国家、省市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坚决淘汰高耗能设备工艺推广使用节能建筑材料,鼓励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科学抓好公共场所和办公机构的水电节约管理。

抓好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工地复垦实现绿色开采可持续利用。

抓好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构建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密切配合的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积极配合国家、省市碳达峰行动和碳中和工作,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生态优势与经济发展的有效互动。

第四节 推进生态优势提升与转化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健全空间管控制度,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探索“两山”转化新通道。

健全空间管控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控制线,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分类管理,积极创建国家公园,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居民、农田有序退出,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壮大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创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绿色供应链、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两山”转化制度建设。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健全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对滨湖乡镇的支持力度,完善森林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建设。


第十章 发展以民生福祉为核心的社会事业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守住底线突出重点补足短板提升保障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不断丰富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第一节 筑牢民生保障基础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多渠道保障就业落实国家及省市的各项就业政策措施,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补助资金促进企业增加就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抓好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积极提倡以创业促就业。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条件为灵活就业灵活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鄱阳湖等水域禁捕后渔民生活就业安置确保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各项政策,确保正常调升和按时足额发放。实施好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持续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支持补充商业保险健康开展。坚持社会政策托底方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健全残疾人帮扶和基本福利制度。推进余干县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提升改造,新建留守儿童照护机构、精神病福利院等机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做好脱贫不稳定户和易致贫边缘户“两类人群”的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效机制聚焦相对贫困特殊群众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提供多元化的、针对性救助搭建多层次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让所有需要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都能生活保障里有温暖。

专栏【12民生保障重大项目

1.乡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标准化建设。对28个乡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标准化打造升级,对全县424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提升,总建筑面积15520m2

2.殡葬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县乡村级公墓及安息堂改造项目、乡镇殡葬服务点(石口镇、古埠镇、瑞洪镇、黄金埠镇)、县殡仪馆、乡镇公墓提升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智慧殡葬工程等项目建设。

第二节 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快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朝优质教育方向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调整城乡学校网点布局,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十四五期间完成实验中学、余干七小、余干九小、余干十一小等新校建设。

推动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实现省里确定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建有一所公办园的目标

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提高高中教育容量和质量。提高高中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贯彻落实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要求,着力抓好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水平,构建多层次、可选择、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和兴趣爱好学生的发展需求。

办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道路,培养一批实用人才。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创新开放灵活的全民学习方式,发展成人教育,加快形成更加方便可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网络,畅通终生学习通道。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抓好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体育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多形式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强化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民健身,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推进体育运动产业发展。

专栏【13教育体育事业重大项目

1.实验中学建设。总建筑面积13m2,总占地面积300亩。

2.余干七小建设。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35m2

3.余干九小建设。建筑面积约14300m2,位于县城西片区西三路东侧、世纪大道北侧。

4.全县25所幼儿园建设。占地面积150亩,计划总建筑面积7.5m2

5.黄金埠镇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项目。用地约300亩,建筑面积约13m2

6.余干县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整体搬迁建设。占地面积1036亩(水面1000亩、陆地36亩),总建筑面积2m2,建设综合楼、食堂、赛事接待服务楼和训练设施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室内综合训练馆、室内游泳池等。

第三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引领,充分利用主题团日、主题队日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号召青少年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聚焦青少年发展诉求,着力解决学习求知、毕业求职、婚恋交友、社会融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阵地管理建设,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动员青少年广泛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

专栏【14青少年发展重大工程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通过着重在青年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优秀青年作为培养对象,加强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系统化培养。

(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

广泛开展讲述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寻访红色足迹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

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四)青年志愿者行动工程

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营造互帮互助良好氛围。

(五)青年婚恋交友服务工程

组织开展青年婚恋交友活动,倡导良好婚礼风尚,给适婚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平台。

(六)青少年权益保护工程

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等志愿活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提高医疗健康保障水平

适应大健康时代的特点,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强化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助体系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推进防疫物资生产储备中心项目建设。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和救助能力积极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投入,改善县乡医疗机构条件充实医疗队伍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特别抓好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医提高乡镇基层就诊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抓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专项救治加强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救治保障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专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提升硬件设备水平,提高院外急救能力和急诊救治能力。推进县医技综合大楼项目建设。

发挥中医药作用。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特殊作用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创建名院名医名科,抓好中医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建设一批服务基层社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让中医药更多的服务于群众健康。推进中医产业发展,培育健康养生产业,重视中医药在康复医疗与保健中的作用,全面提升群众健康保障能力。

增强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落实国家生育政策传播优生优育知识,强化优生优育各项措施实施好生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人口质量。关心妇女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推进标准化母婴设施建设和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两个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全面增进妇幼健康。

第五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落实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健全人口发展配套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的政策体系。抓好全社会的养老服务,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抓好公办福利养老院的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市场化的养老事业形成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新格局。推进瑞洪、石口、梅溪、社赓中心敬老院及失能康复(养护)中心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

专栏【15健康养老事业重大项目

1.失能康复(养护)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服务范围是全县的失能老年人,占地面积20,建筑面积16000m2

2.全县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11个乡镇敬老院)。覆盖服务范围是洪家嘴乡、鹭鸶港乡、江埠乡、三塘乡、康山乡、古埠镇、白马桥乡、黄金埠镇、九龙镇、大溪乡、枫港乡,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新建瑞洪、石口、梅溪、社赓中心敬老院,迁建黄金埠镇敬老院。

4.全县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373个)巩固提升“颐养之家”建设。巩固提升373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颐养之家”建设。

5.上饶市余干县社会福利院改造项目。占地面积30,建筑面积4000m2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置床位150张。

第六节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网络空间管理等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推进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加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重视红色文化、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加强红色档案的挖掘和整理,讲好红色故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干越文化、大明文化、忠义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承创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公共文化事业作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逐步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完善“文化四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功能。


第十一章 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因应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

第一节 完善现代治理体制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委在治理体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依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在党委的领导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行动,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就上相得益彰。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大力培养选拔政治强、作风正、视野宽、善管理、敢担当的领导干部,提高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全县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

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制。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的能力

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机制。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搭建平台和载体,促进社会多方参与治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完善公共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

第二节 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依法按照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当行政行为。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着眼于完善信访制度,进一步发挥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作用,完善余干“三合一”的维稳工作机制。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三调”联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心理服务网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完善工作体系、工作网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帮扶求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三节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积极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余干”“平安余干”。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各种犯罪,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有黑必打,有恶必除。推进网格化综治中心建设。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的综合平台,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安工作机制,实施“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着力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专门机关工作与走群众路线紧密结合,集民智于治安,化民力为警力,科学整合各种力量与资源,形成各方配合、人人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新局面。贯彻“长江大保护”国家政策,落实长江保护法,以鄱阳湖余干水域、信江余干水域为重点,加大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力度,打造鄱阳湖生态保护智能感知体系。以城区智慧小区、安全小区为抓手,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法治余干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余干。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民法典。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强化治安的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对社会治安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依法打击各类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提高法律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开展防控工作、以法治方式解决治安问题,提高法治化水平。同时,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治安风险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治安环境。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体制。建立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城市紧急避难场所、综合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二期、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人民防空事业发展。抓好全县高危行业治本攻坚工程,推进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提升全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专栏【16公共安全体系重大工程项目

1.余干县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第二期工程。包括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指挥中心信息配套硬件设备采购等。

2.余干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占地20亩,建设县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县级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

3.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程。开展县域地质灾害动态巡查,健全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为主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全县46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整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分类防治,实施避让搬迁工程、排危除险工程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危化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健全以危化风险点防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为主的监测预警体系,形成全县危化风险点分布图和监控网络体系。

5.余干县基层派出所建设项目。建设大塘派出所、杨埠派出所、石口派出所、枫港派出所、康垦鄱阳湖鱼鸟生态保护派出所、鹭鸶港派出所、梅港派出所、乌泥派出所、东塘派出所,以及执法办案中心、看守所。

第四节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为基层实施治理创造条件。把更多的资源、管理、服务下放基层,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的投放,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有条件、有能力办事。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有效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推动以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创新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十二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县今后五年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并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的规划纲要。全县干部群众要有上下一盘棋思想,主动对标规划、融入大局、积极作为,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规划蓝图的实现。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有序落地。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揽,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提升抓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和完善三个面向选人用人标准,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选人用人风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育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完善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化政治巡察,着力推进廉洁余干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强化责任担当

增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责任担当,切实落实好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强化各级党组织在部署、实施规划中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主动研究部署各相关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县纪委监察部门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落实作为履行监察职责的重要内容,全面监督纲要的实施,确保全面推动规划各项重大任务的落实。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在落实规划任务中的责任担当。规划中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政策和改革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规划中的各项指标任务要细化量化,到单位到部门。认真落实好“链长”“河长”“湖长”“林长”等各项责任制,确保各项部署有序推进。

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人员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以规划为引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来,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三节 抓好规划实施

做好各级规划衔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保障规划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规划体系中基础和引领作用的规划为确保规划各重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有关的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积极做好与上级部门的衔接。规划项目实施很多涉及国家及省市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要紧密跟踪政策动态积极做好向上衔接争取资金及政策落实

强化财力保障切实编制好预算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强化公共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统筹做好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及其他相关的融资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第四节 加强监督评估

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解决依法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评估报告须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划最终实施情况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议。


名词解释

1.“放管服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2.“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网通办”,登录政务服务网就可以申请办理所有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在政务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线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线上“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3.“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4.“四最营商环境: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5.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9.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0.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1.“示范、勇争先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12.“五个推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13.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4.专精特新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15.小巨人企业:业绩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

16.瞪羚企业: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17.映山红行动省政府支持省内企业上市的行动计划。

18.两型三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19.上云用数赋智上云是指企业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用数是指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及时监测经营管理的运行状态和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规律赋智是指企业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之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20.赣鄱正品江西省农产品全域品牌。

21.农业接二连三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2.“三湖四线三湖是指鄱阳湖、大明湖、琵琶湖,四线是指鄱阳湖大道、余黄公路、昌万公路、朱宋公路。

23.“5020”项目:是指省级工业园区每年至少要落地1个投资过20亿元的产业项目,国家级工业园区每年至少要落地1个投资过50亿元的产业项目。

24.“2号公章经过各有关单位授权,为各有关单位行政审批专用行政公章,只限于行政审批服务专用,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具有与原行政公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25..“一主两副、双轴三区是指余干县城市空间格局,“一主”指县城主中心,“两副”指黄金埠镇和高铁新区副中心,双轴指鄱阳湖大道和昌万公路,“三区”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和生态食品产业园区。

26.“五纵五横二环是指余干县公路网络体系,五纵为冕山大道、紫阳大道、玉亭大道、迎宾大道、西六路,五横为干越大道、德胜大道、世纪大道、永安大道、南昌大道,两环为以冕山大道、鄱余公路、西外环路组成的外环以紫阳大道、南昌大道、余信路组成的内环。

27.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28.“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9.“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四议即涉及村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两公开即实行村级重大事务决议内容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村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要自觉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

30.“链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链长”“河长”“湖长”“林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产业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河湖及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人武部,县纪委。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162日印发  



关于《余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主办: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余干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赣ICP备0700342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270003      赣公网安备:361127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