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E29008/2023-18016 分 类: 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余干县 发文日期: 2023年11月20日
标 题: 余干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干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余干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余干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干府发〔202312号

余干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余干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场,城市社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余干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干县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20日

余干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干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上饶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饶府发〔2023〕7号)部署安排,结合干实际,特制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49”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对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上饶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主要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布局协同、龙头引育、创新引领、链群融合、要素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增强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全力建设“制造强县”,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整高效、科技创新赋能凸显、传统产业能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高、数字赋能深度发展的具有余干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449”目标,即汽摩配、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电力新能源等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汽摩配、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电力新能源4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攻方向

(一)4条重点产业链。

1.汽摩配产业链。以县高新园区汽摩配产业园为主阵地围绕打造省内“最集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汽摩配专业产业园为目标,坚持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方向,聚焦关键零部件、“三电”系统等细分领域,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培育形成关键零部件与整车互动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00亿元。

2.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性新产品,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业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在余干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坚持整机和终端产品与基础材料、元器件联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一体发展,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完善上下游配套,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具有余干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3.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产业特色和生态特色两副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余干食品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转变;以昌景黄高铁开通为契机,大力发展方便休闲、营养保健等特色食品;扶持壮大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围绕“余干美食”品牌建设链条完整、品类多样、业态丰富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4.电力新能源产业链。依靠全市光伏产业链的强大动能,聚力发展高纯石英砂等重要配套产业;积极融入全市锂电产业链,重点发展3C消费类锂电、小型动力电池、储能产品以及电池包制造;引导现有铅酸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培育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力新能源,促进电厂二期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推动光伏新能源建设、扩大使用面积,带动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亿元。

(二)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1.汽摩配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荣恩轮毂、鑫冠科技、正普汽配、一标汽配、欧权科技、天纵科技等一批企业的产业升级引导,持续推进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延伸余干汽摩配产业集群规模。一是要持续深入推进调区扩园;二是要强化龙头引领,要面向国内200强、上市公司、一级供应商、总成厂商等招大引强,引进有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如新能源汽车;三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链主型”企业;四是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荣恩轮毂、正普等1-2家汽摩配企业股改上市。

2.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县创新创业产业园为主阵地,以和创光电、闽亚智能等为龙头,联动汇朗科技、天纵科技、乐景电子、赣显智能等企业,加强柔性电子、智能家居、新型显示、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性新产品,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业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为产业发展开辟空间。培育芯片生产、封装和测试先导产业链。大力支持企业与各高校、职校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等活动,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不断壮大余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

3.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生态食品产业园为主平台,聚焦打造国内最大预制菜生产基地,支持净菜食品二期扩建项目;支持芡实、余干辣椒等地理标志特色产品生产企业,以融入高铁经济为方向,以明湖芡实、伟良辣椒、清记食品、湖辰生态、源盛茶油等企业为主阵地,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健康、便利的食品产业。

4.电力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力支持海有锂新能源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加强高性能锂电池研发制造,提高锂电池制造规模和技术水平;引导安华电源企业转型升级,探索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强化锂电池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督促通塑亿达、荷嘉等锂电池包装等配套企业建成投产。积极协调,加快电厂二期项目落地,推动屋顶光伏建设;推动晶源硅、志翔石英砂等企业环评、能耗整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推动链长制协同高效运转。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县政府县长担任总链长,县政府其他县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园区融入全县产业链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

(二)实施“ 三大倍增” 行动 ,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引领带动全县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探索发展新业态等方面成为排头兵和领跑者,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翻一番。进一步做强、做精、做优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家居旅体等传统产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全县开发区在产业集群上再壮大、改革开放上再深化、科技创新上再提升、营商环境上再优化、责任落实上再发力,进一步推动全县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总量跨越、效益倍增。

(三)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优化开发区承载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集聚化、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余干特色优势的特色产业园。不断促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着力培育新增省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星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推行“管委会+公司”经营机制改革,推动政企分开、政企合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与公司的市场化运作的价值。

(四)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育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招大引强,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积极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培育产业链群。建立重点培育清单,一企一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围绕 4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步伐,组织开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实施产业链数字赋能行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县、开发区、企业三级联动的开发区智慧云平台,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开发区和优秀开发区。

(六)实施资源要素精准聚焦行动,优化产业链发展生态。强化政策聚焦,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产业链现代化“449”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财政、税收、教育、科技、金融、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等支持措施。强化要素聚焦,综合运用企业“亩均论英雄”等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惠企长效机制,发挥领导挂点、驻企特派员等机制作用,积极帮扶服务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

(七)加快融入长三角行动,深化区域和产业合作。围绕余干县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建立“科创飞地”“飞地园区”,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同步推送科研成果,帮助培养科创人才,着力招引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以同江、浙、沪等地合作协议为契机,找准合作切入点,加强跟踪跟进,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地区政、产、学、研、金、介、用等要素的全方位对接共享,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全面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余干融入上饶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五、组织实施

县工业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产业链推进工作。县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县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县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地要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树立“全县一盘棋”意识,形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将支持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余干县汽摩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2.余干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3.余干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4.余干县电力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附件1

余干县汽摩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汽摩配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梯次培育、园区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推进汽摩配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提升链主企业核心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余干汽摩配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现提供坚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聚焦关键汽摩配零部件、“三电”系统等细分领域,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培育形成关键零部件与整车互动发展、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体系。到2026年,全县汽摩配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依托荣恩轮毂、鑫冠科技、一标汽配、欧权科技等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江西省最大汽摩零部件生产基地,紧密衔接上饶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强与本地和国内外整车企业合作。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积累、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厂商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规模,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支持鼓励企业把握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机遇,坚持高品质、多样化配件开发生产,推动我县汽摩配件融入上饶市整车企业配套,主动推动我县零部件企业和市经开区整车企业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聚力招大引强,补齐高端装备链条。精准对接龙头企业发展需求,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着力引进与其配套合作或有供应关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招商链条。紧盯长三角、珠三角,深耕温州、上海、广东等重点区域,实施以强龙头、补短板、优配套为目标的精准招商,积极引进汽摩配核心部件,着力打造产品齐全、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摩配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二)放大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结合余干已初步建成汽摩配产业基础,按照“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原则,统筹考虑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引导资源向高产项目、高产企业集聚,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细分领域的优势,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不断提升汽车零部件、精密五金件产业的市场份额。〔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强化创新引领,提升规模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创新,提升核心关键环节的创新实力。支持产品迭代升级,加大省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链主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支持省内外高校与装备制造业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活动,提升企业人才层次。围绕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采取定向择优、定向委托等形式支持攻克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业的规模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强化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升级。贯彻落实《江西省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内外网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围绕技术融合、集成应用、模式创新等重点方向,促进工业互联网与汽摩配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创建汽摩配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标识解析在行业规模化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汽摩配产业、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共享互通,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构建汽摩配产业“研—供—产—销—服”全流程智能化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汽摩配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复制推广一批数字化转型方案,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实施汽摩配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优化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支持服务体系、议事协调体系,统筹推进汽摩配产业链发展工作,细化落实各项任务措施,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强化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发展的主导领航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服务需求,适时优化现有的优惠政策、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促进政策与产业链发展同向发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要素配置与产业链发展联动,引导用能、用工、材料、运输、融资等资源要素向重点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有效保障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附件2

余干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加强企业重点培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三品”行动,扶持壮大一批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余干绿色食品名优品牌。

(二)主要目标

——产业总量。2026年,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

——优质企业。培育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链主”企业1家,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家。

——产业集聚。力争2026年前,培育余干绿色食品产业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参与制定一批国家、省级行业标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1.预制菜产业。围绕建成国内最大预制菜生产基地目标,加快现有企业改扩建步伐,新建新型冷冻库,提升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2.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把握安全、营养、优质、环保的消费需求,促进先进制造业与农业聚合发展,聚焦余干芡实、余干辣椒等“余干美食”潜力,强龙头、延链条、塑品牌,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嬗变。

三、重点任务

聚焦余干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现状,建设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链。

1.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挖掘本地骨干农业企业立足农业优势产业区(带)布局,整合资源要素,壮大成长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优质中小食品企业梯次培育力度,通过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实施跟踪培育、动态管理,引导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高对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培育若干“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重点培育净菜食品、湖辰生态、江南水产、佰顺食品等深加工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统计局、县商务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领域,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建立产业链招商工作推进机制,梳理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落实好减税降费、人才政策、融资担保等政策福利,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增强食品产业链韧性、稳定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3.加快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品和技术升级,促进绿色食品生产集约化、全链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技术改造,推动“机器换人”,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能力和集成水平。推广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加强物联传感技术在加工、分拣、仓储、物流、消费等各环节应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4.加速推进产业集聚。积极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园入区集聚发展,推动预制菜、余干芡实、水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和集群建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供销联社、县邮政管理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5.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专注细分行业做优做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场所深度合作,围绕食品包装、营养靶向设计、风味品质修饰、功能成分高效提取分离等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教体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6.打造余干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创建“余干美食”区域公用品牌。推荐企业参加“三品”全国行、食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赣出精品”评选。〔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生态食品产业园〕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县工业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调整充实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优化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重大事项问题,统筹推进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各项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能源及减负等政策,运用好民营经济以及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人才等政策,促进食品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数字化转型、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园区、基地、集群等产业平台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要素配置与产业链发展联动,引导人才、用工、用能、材料、运输、融资等资源要素向重点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有效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附件3

余干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育产业新动能为核心,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优特色产品,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全面建成以柔性电子、芯片代工核心,以智能终端产品为支撑,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为基础,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为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2026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倍增发展,建设一批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并具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备知名度的行业品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到2026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光学电子。发挥天纵科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握车载成像等领域高端光学镜头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镜头、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头零部件及集成模组。加快德泓光电、智邦光学、鑫美光学高端镜头芯片封装项目建设,实现细分市场从材料、镜头到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覆盖,满足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提高安防、车载、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余干摄像头模组领域整体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智能终端。依托和创光电、闽亚智能等重点企业,立足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区域性布局,结合5G发展趋势,加强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可折叠柔性玻璃及防窥膜、AR/VR装备和汽车电子等厂商的合作,引进智能路由器、智能家居控制套件、智能娱乐终端、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企业及VR/AR设备、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构建智能家居产业生态。探索在打印机、三维影像测量仪、3D扫描仪、激光检测仪等工业4.0高端智能产品及智能售货机、智能垃圾回收等新型终端设备领域,开发生产小而精、附加值高的智能终端及消费类电子系列产品,培育发展更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智能终端产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丰富产业产品门类,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链健全完善。以打造标志性企业、项目、技术为目标,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建设,打通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转化等重点环节,加快形成产业链联动机制,积极培育“PC功能性原材料集成电路板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智能终端”产业链以及“光学材料、基础件光电器件、模组下游应用”为核心的光学电子产业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二)加快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柔性电子、光学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一批“光芯屏端网”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品牌优势明显的省级“小巨人”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链共同体,提高产业链主导能力,逐步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安全和供给保障能力,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抓好产业链项目招引。加快高端项目招引落地。围绕重点招商区域,编制集成电路、光学电子等重点产业链招商地图,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建立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中央企业、独角兽企业、知名中介机构等高层联系渠道,分类制定招引方案。重点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创新机构、创新人才等,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加速产业链项目推进。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在建一批、计划新开工一批、谋划储备一批”要求,加速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库,对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密切跟进项目建设投产管理指标,加强项目推进工作服务前置,预先防范项目风险,加速优质新项目良性循环。优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对高质量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各要素资源向项目聚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给予倾斜,形成协同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的态势。(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五)建设产业链创新平台。在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半导体装备等领域新筹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级,争创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运营模式创新,依托自有专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项目合作等形式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多元主体,积极开展委托研发或共同研发,建立协作创新共同体,带动行业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六)突破产业链核心技术。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关键技术发展路线图,集中力量开展一批重大项目攻关。重点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全力攻克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半导体装备先进制程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技术及共性技术,加强先进基础工艺积累及新材料开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技术与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促进细分产业在架构、工艺、材料等方面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七)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通过“上云上平台”等模式实施数字化升级,提高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培育一批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引领上饶电子信息制造行业智能制造先进标杆。(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县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作用,统筹规划、项目、土地、园区、招商和政策资源,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各部门找准定位,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合力,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整合优化现有各项政策扶持渠道和方式,在资源要素、技术改造、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梯队培育、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布局区域针对集成电路、光学电子等重点细分领域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部门联动的政策体系。

(三)加强要素保障。加强金融保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做好金融服务,增强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力度。加强土地保障,优先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积极实施优惠地价政策及差别化用地政策。创新能源、排放考核指标评价方法,建立动态平衡机制,争取国家、市对我县电子信息重大项目用能、排放等指标给予重点支持。


附件4

余干县电力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以电力新能源、锂电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强链,锻长板、补短板、布前瞻,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我县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抢抓国家全力推进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机遇,依托上饶光伏新能源产业和国能黄金埠电厂的领跑优势,发挥县内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引领作用,策应全球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发展趋势,支持新能源产业在细分领域的规模化发展,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强化锂电技术体系及人才储备、围绕关键材料与产品实施创新以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建设路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重点加强电力新能源、光伏多晶硅原材料供应、锂电产业链的建设,以及铅酸电池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打造空间上聚集、链条上耦合、价值上跃升的电力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6年,力争培育20家以上规上企业,电力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锂电池产业链。以积极培育锂电池产业链为重点,推动发展锂电池项目,瞄准小型动力电池、3C电子产品和储能电池等专业细分领域的电芯生产;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在锂电产业链的电芯、电池包制造、覆膜铜箔、压延铜箔、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家庭储能产品项目上精准发力,形成了从源头的基础材料到电池模组制造,再到终端锂电储能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支持企业加强高性能锂电池研发制造,提高锂电池制造规模和技术水平,强化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力争建设省级锂电产业技术中心。

(二)储能产业链。以海有锂新能源等企业为重点,跟紧国家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趋势,抓住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和企业绿色发展需求带动的电化学储能产业快速的机遇,力争家庭储能领域快速形成规模,工业储能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三)光伏配套产业链。聚力发展高纯石英砂等重要配套产品。

(四)钠电池产业链。前瞻布局新能源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引导、支持安华新能源转型升级;以点带链,大力引进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集成、能量管理、回收利用等延链补链的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环节联动发展,推进钠电池储能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形成以钠离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动力。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锂电池产业链为重点,加快引进锂电产业项目,但要防止盲目投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产业集中、功能互补、土地集约、生态保护”的原则,实现优质项目集聚成势、特色产业集群成链,构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产业格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各服务单位、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二)强化招引培育项目。跟踪行业重点企业产业布局和投资动态,及时更新完善“四图五清单”、产业招商册等资料,抓住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和要素外溢的机遇,主动融入新能源产业分工和市场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服务单位创新招商方式,全力引进头部企业,着力引进与其配套合作或有供应关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盯锂电电芯、储能产品和钠离子电池的细分产业链各环节实际情况,培育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整合能力,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围绕薄弱领域环节,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服务单位、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的工作原则,为企业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制定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强化对项目推进问题的协调解决,确保问题及时反映,尽早协调,妥善解决。强化对引进项目的调度推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投产见效。〔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服务单位、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创建国家高新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校企合作等形式激发企业创新潜能,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构建完善的产业研究开发体系,通过对人才资源、研发基地等创新要素的建立和组织,不断优化产业的创新环境,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五)优化产业人才供给。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引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推动本地新能源企业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加强人才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和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训培养方式,提倡职业技术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责任单位: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县工信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认真分析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及薄弱环节,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优化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决策咨询体系、议事协调体系。统筹推进各地建立和完善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机制,细化落实有关推进措施。

(二)优化政策支持。综合运用行政性和市场化措施,争取和保障新能源产业企业和招商项目的产能、能耗及环境容量等政策性指标;针对新能源产业的特点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围绕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需求,细化工作举措和调整相关支持政策,加大要素资源保障,构建适合我县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扶持产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用好用活增值税抵扣、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协同配合。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同,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互联互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督促、指导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鼓励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自主品牌、产业转型升级等为重点,多角度、全方位做好产品推介,积极宣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效和社会贡献,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发展电力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切实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股         2023年11月20日印发



主办: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余干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赣ICP备0700342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11270003      赣公网安备:361127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