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E29008/2023-17994 | 分 类: | 年度计划 | ||
发布机构: | 余干县 | 发文日期: | 2023年03月02日 | ||
标 题: |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有效性: | 有效 |
干府办发〔2023〕10号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3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场,城市社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23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日
2023年全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3年,全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工业挂帅”发展理念,以“强园区、强产业”为主抓手,致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特色县,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开明开放、美丽幸福现代化余干新篇章。
一、预期目标
工业经济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突破3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5%以上。
工业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固投比重达到40%。
企业培育: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户,新增30户、净增20户;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户;新增十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省级专业化“小巨人”1户。
开发区发展: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330亿元;利润总额增长12%以上;新建成工业标准厂房突破50万平方米。县高新区新增规上企业15家,县食品产业园新增规上企业4家,县数字产业园(双创园)新增规上企业3家。
企业技术创新:列入省级新产品完成验收1个;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1家。
两化融合:新增深度上云企业30户,力争总数达70户;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7户;新增引导2户企业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力争总数达3户。
绿色安全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个百分点;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二、主要工作
(一)持续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聚焦“1+3+3+N”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高大上、链群配”发展路径,全力稳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全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积极培育壮大以电力新能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制造产业聚焦汽摩配首位主导产业“拓链、补链、强链”,并向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融入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等领域,全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60亿元。其他机械制造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五金标准件、智能锁等领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电力新能源产业聚焦积极支持电厂二期项目落地,持续推动林光、渔光、农光、屋顶等区域光伏发电覆盖面,加大风力发电建设力度,加上煤电清洁能源,使我县在南昌都市圈能源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和生态建设、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打造鄱阳湖畔“光伏小镇”,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智能终端产品、半导体和数字经济产业等领域,积极调度和创光电建成投产生效,支持闽亚智能打造全产业链智能家居产业园,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绿色食品产业聚焦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余干食品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转变,全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聚焦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优“冶”择“粗”延“精”行动,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努力在产能、规模、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全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聚焦发展高端产品,强化智能制造,推进绿色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应用,完善“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加快向智能制造、创新制造、服务制造转变,全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新型水钻产业聚焦提高品质,做响品牌。以水钻产业园为核心平台,积极打造由水晶坯、水钻机械、水钻制造、水钻衍生品、环保设备、产品运输、磨具设计等构成的完整水钻产业链,着力在高性能玻璃制品、低碳节能熔制及工艺、玻璃水钻服饰一体化、水晶玻璃居家及城市装饰功能化方面、玻璃及相关产业检测标准信息中心建设方面发展,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推进中医药、纺织服装、旅体用品、包装等其他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未来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型储能、生物技术、微纳光学等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省、市“工业项目大会战”,全县调度推进工业项目力争当年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数量20个以上,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计划完工或部分投产项目40个以上。坚持积极参与市政府每季度举行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以及年末开展一次全市亿元以上工业竣工项目巡查活动,力争争取一次开竣工活动主会场。着重抓好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项目,紧盯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全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要素保障问题,突出抓好汽摩配四期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及通塑亿达等2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快速高效推进,尽快达产达效。
(三)做大做强工业发展主体。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育龙头”工作思路,培育壮大企业主体。统筹三大园区、乡镇场(城市社区),着重抓好企业入统工作,加强企业入统目标管理和业务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月通报制度,确保能统尽统、应统必统,全力完成年度30家工业企业入统目标。加大战略性新兴企业培育力度,着力引育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年完成10家省级“专精特新”、1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认定。着力提升重点骨干企业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打造10亿级、50亿级、百亿级企业梯队。加强“三首”产品(首台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推广,及时把本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持续开展好“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提升“余干制造”市场占有率、行业竞争力,全年帮助企业新签订单超过200亿元。
(四)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开发区要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开展新探索。优化开发区承载平台,做好开发区的调园扩区工作,组织开展好县高新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申报工作。在提高入驻率的基础上,新建工业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着力把汽摩配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园区,并积极申报汽摩配产业市级、省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打造市、开发区、企业三级联动的开发区智慧云平台,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开发区和优秀开发区。
(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抓实抓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完善“两化”融合发展平台,力争打造一个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培育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内外网改造、上云上平台、“两化”融合体系贯标,提升企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实训,强化供需对接,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技能和水平,增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开展“两化”融合度评价普查,做到“两化”融合工作清单化、责任具体化,形成月研究、月调度、月通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申报。做好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升级和挖掘培育工作,培育认定2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申报1家省级科创平台,力争新增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工业设计发展,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七)坚持绿色安全发展。策应“双碳”行动,持续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级、省级绿色技术,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引导企业创建绿色制造名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节水标杆园区、节水型企业。加快上饶市建筑材料生产质量在线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大力度推广预拌砂浆应用。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领域法律法规学习,推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推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督导工业企业做好优化疫情防控工作。
(八)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百般呵护企业,充分尊重企业家”理念深入人心,统筹用好“企业特派员”等工作机制,了解掌握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强部门和区域协调,不定期召开要素保障推进会,及时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困难和问题。系统梳理可以争取的国家、省级、市级的扶持政策,持续完善分行业、分领域的项目库建设,争取更多企业和项目获得上级支持。多形式开展送政策、送管理、送培训进企业活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畅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增强企业获得感。持续开展清欠工作,帮助中小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发挥好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标杆)、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企业上云、两化体系贯标、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
(九)强化运行调度。对标对表先进县(市)区,加强运行分析研判。进一步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运行调度机制,监测分析企业、产业运行态势、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全县工业运行走势,及时发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出积极建议。坚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月通报制度的同时,提出工作建议,指导各地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办法,提升高质量发展指标权重。持续常态化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企业整治活动,力争全年盘活低效企业用地1000亩,进一步把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工信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扎实做好县委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有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打造“务实、专业、创新”的工信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培训,组织多形式工业系统培训,提升工业战线干部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附件:1.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完成预测表
2.2023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完成预测表
3.2023年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及完成预测表
4.2023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及完成预测表
5.2023年两化融合相关工作及完成预测表
6.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标准厂房面积、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完成预测表
7.2023年各乡镇场(城市社区)工业项目入统任务表
附件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完成预测表
工业增加值增幅(%) |
营业收入(亿) |
利润增幅(%) |
规模企业新增 |
规模企业净增 |
9 |
360 |
15 |
30 |
20 |
附件2
2023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完成预测表
营业收入 |
投产企业个数 |
利润增幅 |
330 |
125 |
16 |
附件3
2023年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及完成预测表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 |
工业技改投资 同比增长 |
工业技改占工业固投比重 |
新增亿元以上开工 项目数 |
新增亿元以上竣工 项目数 |
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 |
15 |
20 |
40 |
20 |
15 |
40 |
附件4
2023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专精特新”
企业培育及完成预测表
省级新产品 |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
|||||
完成验收 |
县预计完成 |
培育数 |
通过认定数 |
县预计完成 |
培育数 |
通过认定数 |
县预计完成 |
1 |
1 |
2 |
1 |
6 |
11 |
8 |
10 |
附件5
2023年两化融合相关工作及完成预测表
深度上云数 |
新增两化融合 示范企业 |
启动两化融合体系贯标 |
||
新增40 |
累计80 |
8 |
新增2家 |
累计3家 |
附件6
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标准厂房面积、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完成预测表
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 |
新建工业标准化厂房面积(万平方米) |
规上万元增加值能耗降幅 |
10 |
50 |
3 |
附件7
2023年各乡镇场(城市社区)工业项目入统任务表
序号 |
单位 |
任务数 |
备注 |
1 |
玉亭镇 |
2 |
|
2 |
杨埠镇 |
2 |
|
3 |
黄金埠镇 |
2 |
|
4 |
梅港乡 |
2 |
|
5 |
大溪乡 |
2 |
|
6 |
东塘乡 |
2 |
|
7 |
洪家嘴乡 |
2 |
|
8 |
白马桥乡 |
1 |
|
9 |
社庚镇 |
1 |
|
10 |
九龙镇 |
1 |
|
11 |
枫港乡 |
1 |
|
12 |
江埠乡 |
1 |
|
13 |
古埠镇 |
1 |
|
14 |
乌泥镇 |
1 |
|
15 |
石口镇 |
1 |
|
16 |
鹭鸶港乡 |
1 |
|
17 |
大塘乡 |
1 |
|
18 |
三塘乡 |
1 |
|
19 |
瑞洪镇 |
1 |
|
20 |
康山乡 |
1 |
|
21 |
禾斛岭垦殖场 |
1 |
|
22 |
康山垦殖场 |
1 |
|
23 |
渔池湖水产场 |
1 |
|
24 |
信丰垦殖场 |
1 |
|
25 |
城市社区管委会 |
1 |
|
合计 |
32 |
|
名词解释:“1+3+3+N”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县审时度势,积极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针对产业布局和产业特色,认真研究分析,把首位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主要是汽摩配),电力新能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新型水钻传统三大重点产业,医药、纺织服装、旅体、家居、纸业、包装等N个特色产业拓展为“1+3+3+N”现代产业体系,梳理出了一张脉络清晰的产业发展“新蓝图”。
余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股 2023年3月2日印发